画面上,村民们和大学生志愿者依依不舍地告别,有的村民还抹着眼泪。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大学生们留下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播音员总结道,"我们期待着,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像芝麻山村这样的农村能够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随着最后一个画面的消失,新闻报道结束了。整个报道时间将近一分钟,对于一则地方新闻来说,已经算是相当长的篇幅了。
然而,村民们却觉得意犹未尽。小明失望地说:"啊?就这么点儿啊?"
老李头拍了拍孙子的肩膀:"已经不错了,能上省台新闻就很不容易了。"
村民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哎呀,咱们村上电视了,真是光荣啊!"一个大婶兴奋地说。
"是啊是啊,不过怎么这么短啊?我还没看够呢。"另一个村民附和道。
老王摇摇头,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你们懂啥?能上江州新闻已经很了不起了。这可是全省人民都看得到的!"
付平站起身来,对大家说:"乡亲们,咱们村能上江州新闻,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虽然时间短,但影响可是大着呢。"
孙丽丽在一旁补充道:"付干部说得对。这次报道虽然简短,但已经把芝麻山村的新面貌展现出来了。相信会有更多人关注我们村的发展。"
村民们听了,纷纷点头称是。虽然还有些意犹未尽,但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就在这时,付平的手机响了。是县里打来的电话,说县长和镇长都看到了新闻报道,对芝麻山村的工作表示肯定,还说要近期来村里视察。
付平挂了电话,笑着对大家说:"好消息啊!县里领导看到咱们的报道了,很满意,说要来咱们村看看呢。"
这个消息无疑给村民们又打了一剂强心针。大家更加兴奋了,纷纷讨论起要怎么准备迎接领导的到来。
与此同时,镇委书记李爱明正激动地来回踱步。他刚刚在电视上看到了芝麻山村的报道,心里既高兴又有些忐忑。
"老婆,你看到了吗?咱们镇上的村子上省台新闻了!"李爱明兴奋地对妻子说。
妻子笑着说:"看到了,挺不错的。不过你别高兴得太早,这可是个机会,也是个考验。"
李爱明点点头:"你说得对。这次报道肯定会引起上级领导的注意,咱们得好好把握这个机会。"
他走到窗前,点燃了一支烟,思绪飘远。他想起了付平之前给他的建议,觉得这个年轻人真是自己仕途上的福星。
正在这时,手机响了。是县里打来的电话,说省里领导看到了新闻报道,对曹海镇的工作很感兴趣,要来实地考察。
李爱明连忙应承下来,挂了电话后,他长出一口气,心里既紧张又兴奋。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啊,如果把握得好,说不定能给自己的仕途带来一个大的突破。
他回想起前几天接受记者采访时的情景。当时,他不仅介绍了芝麻山村的情况,还顺带提到了曹海镇其他地方的发展状况。没想到记者们对此很感兴趣,还表示要进行更深入的采访。
李爱明暗自庆幸,心想这可真是个难得的机会。他决定要好好利用这次机会,把曹海镇的工作亮点都展现出来,争取得到上级领导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他掐灭了烟,转身对妻子说:"老婆,看来这几天我得加班了。得好好准备准备,迎接上级领导的检查。"
妻子笑着说:"行啊,你就忙你的吧。不过别忘了照顾身体,别累坏了。"
李爱明点点头,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起来。他得赶紧召集镇里的干部开个会,统一思想,部署工作。还得联系一下各村的支书,让他们也做好准备。最重要的是,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才能把曹海镇的工作亮点都展现出来,让领导们眼前一亮。
就在李爱明忙着筹划的时候,芝麻山村的村民们还沉浸在上电视的喜悦中。村委会大院里,人群渐渐散去,但兴奋的议论声仍在继续。
老李头拉着小明的手,慢悠悠地往家走。小明还在兴奋地说着:"爷爷,你看到了吗?咱们村的大槐树都上电视了!"
老李头笑呵呵地说:"看到了看到了。咱们村现在可出息了。"
小明突然想起什么,问道:"爷爷,你说县里的领导真的会来咱们村吗?"
老李头想了想,说:"应该会来吧。不过你别多想,该干啥还干啥。"
小明点点头,又问:"那我们要不要做些准备啊?"
老李头摸了摸孙子的头,笑着说:"你呀,操心的事儿还真不少。不过你说得对,咱们是得做些准备。明天爷爷带你去把咱家门前的路扫扫,再把院子收拾收拾。"
小明高兴地说:"好啊好啊,我一定帮爷爷的忙!"
老李头欣慰地看着孙子,心想这孩子懂事了,长大后一定能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