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的冬天总是来得悄无声息,像一位轻手轻脚的老人,不知不觉间就悄悄地来到了人们身边。这一天,江州城里飘起了细细的雨丝,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气息,街道两旁的梧桐树叶子已经泛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就在这样一个平常的日子里,《江州日报》的一则不起眼的小消息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报纸角落里,用不到百字的篇幅,简单报道了"江州道地药材齐夏蕲艾产业发展大会"的召开。
"老张,你看看这个。"江州日报编辑部里,老李指着报纸上的一小块版面,对坐在对面的同事说道。
老张放下手中的茶杯,接过报纸仔细看了看,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嗯,写得不错,点到为止。"
"是啊,虽然篇幅简短,位置也不显眼,但细心的读者还是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官方对这次会议的认可之意。"老李附和道。
与官方媒体的简短报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网络媒体对这次大会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报道。其中,企鹅网的报道最为全面,几乎将整个会议的过程原原本本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齐夏县宣传部的办公室里,小李正对着电脑屏幕津津有味地阅读着企鹅网的报道。
"小李,看啥呢?这么入神。"老王走进办公室,看到小李聚精会神的样子,好奇地问道。
"王哥,你来得正好。你看看这篇报道,写得真是不错啊!"小李兴奋地说,"咱们请来的这些记者果然有两下子,住得舒心吃得舒服,红包也给了,这报道写得就是不一样。"
老王凑过来看了看,点头赞同:"确实写得不错。不过,别光顾着夸人家,咱们也得好好学习学习人家的写作手法。你看人家这报道,不光把会议内容写得清清楚楚,还把咱们齐夏县的特色和优势都给点出来了,这才叫会写啊!"
小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王哥说得对,我得好好学学。"
企鹅网的报道详细介绍了大会的主题、参与者、专家发言、领导讲话等内容,着重突出了齐夏蕲艾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前景,以及当地政府对该产业的重视和支持。
......
冬日的阳光温柔地洒在芝麻山村的田野上,给这个被群山环抱的小村庄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村口的大榕树下,几个老人正悠闲地晒着太阳,谈论着前几天发生的大事。
"和喜啊,你听说了吗?村长他们去县里开会回来了。"一个戴着老花镜的老人说道,声音里带着几分兴奋。
"听说了听说了,"被称作王和喜的老人点点头,"听说是什么专家来讲课,讲的都是些新鲜玩意儿。"
"可不是嘛,"另一个老人接过话茬,"我听我家小子说,那些专家讲的东西,把咱们村的人都听傻了。原来咱们种的蕲艾还能这么搞,能挣那么多钱!"
王和喜咧嘴笑了笑,眼睛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要是真能像他们说的那样,咱们村可就要发达了。"
就在这时,村长王占奎骑着自行车从村口经过。看到树下的老人们,他停下车,笑呵呵地打招呼:"几位老哥,聊啥呢?这么热闹。"
"哎呀,说的不就是你们去县里开会的事儿嘛,"戴老花镜的老人说,"占奎啊,你给我们讲讲,到底都听到些啥新鲜事儿了?"
王占奎把自行车支好,走到树下,兴致勃勃地开始讲述:"哎呀,老哥们,这次真是开了眼界啊!那些专家讲的,可不是咱们平常能听到的。"
他停顿了一下,像是在组织语言,然后继续说道:"你们想啊,咱们种蕲艾这么多年,不就是种了卖,卖了种吗?可人家专家说了,这蕲艾啊,可以做成保健品、化妆品,甚至还能做成药品!"
老人们听得目瞪口呆,纷纷追问细节。王占奎滔滔不绝地讲着,时不时还用手比划着,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兴奋。
"最重要的是,"王占奎压低了声音,像是在说什么秘密,"县里打算把咱们的蕲艾注册商标!要是成了,咱们的蕲艾可就真的出名了!"
老人们听得连连点头,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村子未来繁荣的景象。
与此同时,在村委会的新办公室里,付平正坐在办公桌前,认真地写着自己的发言稿。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脸上,映出他专注的神情。
付平时不时地停下来,思考片刻,然后又快速地写下文字。他知道,半个月后的中期总结会上,自己的发言将代表整个芝麻山村的工作成果。
就在这时,门被轻轻推开,王二虎探头进来:"付干部,我刚从镇上回来。镇上的人都在议论咱们村最近的变化呢。"
付平抬起头,微笑着问道:"哦?他们都说些什么?"
王二虎走进屋,摘下头上的帽子,抖了抖上面的露水:"都说咱们村变化大啊!新修的文化广场,大家伙儿都喜欢。还有新搬的村委会,大伙儿都说敞亮。"
付平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那就好。咱们的努力没白费。"
王二虎犹豫了一下,又说道:"不过,付干部,我听说组织部的专家又来了?"
付平的表情略微严肃了些:"是啊,第三批专家。这次是组织部的人亲自带队。"
"他们...没说什么吗?"王二虎小心翼翼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