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圣人,臣离开长安之前,有一事相请。”
李瑄在李隆基喝酒尽兴的时候,向他说道。
“七郎但说无妨!”
李隆基让李瑄直说。
“回圣人,臣认为龙标尉王昌龄有不可多得的才干,决定要他担任安西节度使的判官,请圣人恩准。”
李瑄知道安史之乱刚开始的时候,王昌龄被闾丘晓杀害。
乱世没有法典,地方郡守权力大增,闾丘晓杀害王昌龄的原因,竟只是因为嫉妒王昌龄的诗才和名气。
李瑄不想这种悲剧重现,准备将王昌龄调走。
如果按照历史来说,此时的王昌龄已经完成他人生中大部分创作。
但李瑄有理由相信,王昌龄若能顺其自然的活着,一定能创造更多经典的诗篇。
“这都是小事。”
李隆基闻言,让侍者传杨国忠来到御座前。
王昌龄的诗大名鼎鼎,李隆基多有耳闻。
他以为同为诗人的李瑄,对王昌龄惺惺相惜。
“国忠啊!宴会结束后,召王昌龄回长安,然后到安西任判官,封王昌龄一个四品官标榜身份。”
杨国忠走上前后,李隆基向他吩咐道。
“臣遵旨!”
杨国忠看了李瑄一眼,知道召回王昌龄是李瑄的主意。
对杨国忠来说,王昌龄无关紧要,只要不在长安捣乱就行。
宴会之上,载歌载舞,臣子们却有喜有忧。
与李瑄关系势如水火的五杨十分高兴,她们在宴会上手舞足蹈。
因为李瑄这个瘟神,明日也会离开长安。
她们在庆祝李瑄离开,希望他永不回来。
届时长安又是他们的天下!
心中有所希望的大臣唉声叹气,天水王终究还是要离开。他们还有机会吗?
像几年前一样,天水王府后花园的梨树下,坐满大臣,雄心勃勃地商议新法。
一切都回不去了。
杨玉环静静坐着,她罕见多饮酒,不一会儿,就面布红霞,娇艳欲滴,今夜她注定要长醉。
或许再见李瑄,又是三年以后。
对她来说,三年太长,每一日都是煎熬,却还要强颜欢笑。
微微醉的杨玉环,再看李瑄与李隆基谈笑风生的时候,竟然有一种害怕的感觉。
她想到几天前的一个噩梦,她与李瑄分开,永远也不再见面。
她在幽深的地方呼唤,回应的只是她的回声。
这让她很害怕。
在醉酒前,她深深地看了一眼正在与李隆基谈笑风生的李瑄,像将他英武不凡的最新面容,烙印在心中一般。
贵妃本就不善饮酒,各种情绪和思绪,使她多喝几杯酒。
“玉环今日怎喝这么多酒呢?快送玉环回宫!”
李隆基见杨玉环将要醉倒,立刻向女官吩咐道。
他与李瑄交谈,根本没注意杨玉环多喝酒。
李瑄看到一脸媚态,双目迷离的杨玉环,心中也荡起一层涟漪。
直到杨玉环被宫女扶着退去幕后,心中仍不能平静。
好在杨玉环离场后,李隆基也觉得宴会上的兴致少了一半。
又过大概半个时辰,宣布宴会结束。
文武百官恭送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