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六十三章 与杜甫相遇,李隆基挑明

杜甫还没反应过来,士人们让开一条道路,将杜甫推到李瑄和王维面前。

“京兆杜氏杜甫,生居洛阳,见过天水王。”

杜甫微微向李瑄一礼,他以为是王维向李瑄介绍他的。

还是文坛领袖厚道!

杜甫是洛阳人,自称“京兆杜氏”是向李瑄阐述他的家世。

哪怕好几代之前,就已经搬离长安。

自古文人自我介绍,都会声名自己的家族来历,增加名望。

杜甫不称李世民后代,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宗族礼法上,母族都偏远。

若以后世的血缘论,杜甫就是李世民的直系血亲。

“久仰大名!”

李瑄注视着杜甫,缓缓说道。

和李瑄想象中的杜甫不一样,主要是某张图像在李瑄脑海中很深刻,现实中的杜甫根本不长那样。

和他的名字一样,杜甫相貌堂堂,虽身材适中,但眉宇之中有一股自命不凡的气质。

在参加这次科举之前的杜甫,诗风符合这个时代的万千气象。

之后就诗风大变,独自走向一条成圣之路。

但李瑄不打算制止杜甫参加此次制科,因为他希望杜甫遇到挫折。

他们这个民族,需要杜甫这样的伟大诗人。使以后人们在苦难的时候,能在杜甫的诗中找到共鸣。

今年科举如果“历史重演”,李瑄就能得到“科举糊名”的机会。

“天水王说笑了,杜甫无功名利禄在身,只能仰望你的大名!”

杜甫认为李瑄客套话。

“高达夫向我提到过杜子美。那"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壮丽,我一直记得,现终于在长安见到你了。”

李瑄笑着向杜甫回答道。

他确实与高适聊过杜甫,也从高适口中得知《望岳》,这种简劲又抱负不凡的诗句,不论何时,都是令人称颂的。

“诗篇能流传到天水王耳中,杜甫三生有幸。”

杜甫见李瑄早就知道他,心中有一种被认可的感觉。

他一直崇敬李瑄的行为和诗歌,梦寐以求与李瑄会面。

现李瑄的突然出现,就如在杜甫梦中一般,差点让他跳起来。

杜甫与李白“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时候,李白没少提起李瑄。

在李白眼中,李瑄虽是权贵,却又是鹤立鸡群的权贵。

从言行上,照应一个人的内在。

杜甫立刻邀请李瑄在一个座位上坐下,王维也坐在一旁。

文人士子都感叹杜甫此次制科有望了。

今夜与李瑄相坐而谈的消息传出,杜甫会在长安有一些名气。

这对初来长安的杜甫很重要。

“子美入长安,可是参加科举啊!”

李瑄坐下后,向杜甫问道。

“不才报名制科。”

杜甫向李瑄回答道。

制科虽然是皇帝下诏,但天生就比进士科矮了一头。

制科对精通声律的杜甫来说,又是最容易的考试。

杜甫已经结婚,他父亲留下的家资已经用得七七八八,为了不让爱妻受苦,他选择最容易的考试。

先获得一个官职,养家糊口。

“制科挺好,以子美的才华,挑选诗文,拿下轻而易举。”

李瑄对杜甫勉励道。

此次制科为“通一艺者”可参加,除了白身报名以外,还有一批小官为在李隆基面前露脸,也报名参加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