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偌大的后宫,保持的和他的秦王府一样。
“妾身清楚,会鼎力辅助夫君。”
四女眼中泪水涟涟。夫君如此做,使她们觉得家和地位,两全其美。
“启奏陛下,宋王来了。”
就在这时,沈籍向他禀告。
“我明白了。”
与妻子们说得差不多了,李瑄要去迎接李适之。
他带着裴灵溪四女下阁楼,女儿李蓁蓁看见立刻从湖边跑过来。
李瑄捏了捏她的脸蛋,带她去见李适之。
“蓁蓁,你知不知道你现在是什么封号?”
李瑄向李蓁蓁问。
“阿爷,蓁蓁是金城郡主。阿娘说这是父亲在战场上为蓁蓁搏来的,让蓁蓁珍惜。”
李蓁蓁话语流利。
自两年多以前开始,周围的奴婢们都称呼他为小郡主。
她还不知道此的具体含义。
金城郡主,意义重大。
因为只有皇太子的女儿,可以封为郡主。
但李瑄打败大食,硬生生将大唐的版图推至里海,使李隆基高兴,破格加封。
“哈哈……阿爷明天再给你升一级,封你为公主如何?”
李瑄笑了一声。
“公主不是皇帝的女儿吗?”
从小接触礼仪,这些知识她是知晓的。
贪玩的她还不知道短短几个月时间,阿爷就要当皇帝了。
“是啊!我的永乐公主。”
李瑄又揉了揉李蓁蓁的脑袋。
李蓁蓁还未放在心上。
再过几年,她就会明白她的父亲是多么伟大。
“拜见陛下……”
李适之未在前厅,而是在前厅门前,等待李瑄到来。
尘埃落地,他终于可以放下心。
毕竟他的儿子干的是小宗代替大宗的事情。
但李瑄的掌控,让李适之觉得自己瞎操心。
文武大臣,一个个精明强干。
就比如中书侍郎刘晏,频频整治保守派老臣,使中书省稳如泰山。
他和门下侍郎杨绾一起,辅助尚书省,执行策令。
不单单是武将,李瑄识中的文臣强健有力,不仅保持相对的清廉,还使李瑄节省诸多力气。
“是我要拜见父皇。”
李瑄放下李蓁蓁,赶紧向李适之回拜。
“这从何说起,陛下登基以后,当立刻封圣人为太上皇,让天下人看到陛下的正统性。”
李适之诧异,向李瑄说道。
七郎是李隆基的义子,虽是名义上的,但以此成为太子。
按理说七郎一定知道其中的因果关系,不能落人口实。
对李适之来说,看到儿子登临皇位,他已经心满意足。
他有没有“太上皇”的尊称都一样,谁还敢因此不尊敬他?
“我欲同封父亲和圣人为太上皇,自然可称父皇。”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可以有两个太后,就可以有两个太上皇。
太上皇,即皇帝的父亲。只是一个称谓,没有实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