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二十三章 除贱为良运动开始

让一个士族去反抗李瑄,拿什么反抗?

强权即真理!

李瑄一度扩建军队,扩大锦衣卫的人数,也是为随时应对这些人。

士族能兴起,成为门阀。最主要是垄断知识。

李瑄不认为士族是杀完的。

如果没有造纸术、印刷术,杀光一批权贵,一定还会诞生新一批权贵。

造纸术的应用,使小姓子弟、寒素子弟的崛起,才是士族没落的征兆。

历史上大唐的牛李党争,何尝不是士族与寒门的较量?

从此就能看出,士族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

李瑄提前十几年,利用高力士布局雕版印刷术。又结合喜爱“盛世”的李隆基设立乡学。

再加上他对科举的改革。

寒门出贵子,蔚然成风的格局,已即将形成。

蝴蝶效应下,一个不经意的政策,就能影响千千万人。

“摊丁入亩之事,由政事堂宰相总览。卿等组织监察御史,以组为效应,监察地方,督促常平新法事宜。”

李瑄将此事安排给五位宰相。

现在御史台改制,监察御史从十五名增加至三十名。

即三十个巡视组。

且监察御史从八品小官,提升到正六品上,属吏增加十人。

以证明李瑄对监察的重视。

同时,监察御史的升任,大部分从县令中提拔。

优秀的县令,提拔为监察御史,借助县令对基层地方的了解,更容易得知其中的门门道道。

如果在监察御史上优异,直接提拔为太守。

这种升迁机制,会促使监察御史兢兢业业。

“臣遵旨!”

五位宰相出列领旨。

虽然李瑄以天策府、秘书监、锦衣卫实施自己对国家的绝对掌控。

但李瑄一直以内政交给文武大臣打击。

在处理政务上,他并没有独断,一些奏折,他认为简单,且没有争执的,会直接签字。

如果有争执,他就会画上圈,送往政事堂。

“当今天下,朽木为官者,比比皆是;禽兽鱼肉地方,枉食俸禄。这些官吏自开元以来,就已滋生,他们如附骨之蛆一样,吸取国家的养份,对百姓敲骨吸髓。以至于有些地方民不聊生。”

“天宝三载时,朕前往江南东道剿灭海贼吴令光。区区一贼寇,既无谋略,又无武功,数百人而已,无片甲遮身,竟横行十年。那触目惊心的案例,诸卿应该清楚。百姓如置身于人间炼狱之中,朕杀豪强,竟还有言朕之过错。那时候,他们对朕的攻击,何尝不是怕自己临祸?”

“官官相护,他们不是为国家百姓而劳,而是自己家族而禄。此类衣冠禽兽,当尽早除之,以免继续为祸。以后朕不想听到类似于功过相抵,祖上有德之类的奏书,官吏犯罪,罪加一等。”

“朕言之已多,如何将此蠹虫从一些贤臣干吏中纠出来呢?”

“立法考成,一目了然!”

“从乾元二载正月开始,考成法实施,朝廷为诸级官吏拟定任务,以考核为准。以能力决定官吏的升迁,而非论资排辈,更非祖上门荫。”

“依旧由政事堂宰相主持考成事宜。”

在文武大臣有心理准备后,李瑄正式颁布考成法。

之前李瑄拜相之时,考成法被文武大臣反对的原因之一,就是打击了门荫入仕的权贵子弟。

没有经历科举,直接当官的官吏,在大唐占据非常大一部分,他们的水平无法经得起考验。

一个饭桶庸才,本一无是处,却因门荫入仕,而成为县令。

其没有政治理想,很容易沉迷于享乐之中,与地方豪强勾结在一起。

那其所在地的百姓,一定会要倒霉。

自古以来,一个县的县令就像是土皇帝一样。

国家有监察御史,但天下一千多个县,监察御史跑断腿也跑不了几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