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八十八章 请求为李适之封王,占领蒲津大桥

“圣人不喜这种场合,以后就不叫圣人来了。”李瑄笑道。

再看李隆基闷闷不乐,一句话也不想和李瑄说。

李瑄送李隆基回夹城后离开。

翌日,朝廷下诏,封李适之为陇西郡王。

文武百官没有大惊小怪。

子已封王,如果父亲连一个郡王都不是,却是不合适。

此时李适之还在白兰羌,未收到李瑄迎接他回长安的消息。

当天下午,李瑄在政事堂处理政务的时候,罗兴急匆匆入堂禀告。

罗兴被李瑄封为左龙武大将军,薛错为李瑄封为右龙武大将军,裴璎被李瑄封为右羽林大将军。

他们是当前长安三大天策卫将军,也是禁军将领。

同时,李瑄已经下令京兆一带招兵买马,应募者如云。

那些新兵经过训练后,将投入到诸军之中。

等河西、陇右军到来,李瑄还会再挑选一万人为天策卫。

“哪一处有消息了?”

李瑄看罗兴的样子,猜测是哪路探马为他带来消息。

“回秦王,河东诸郡没有被叛军占领。现在哥舒翰率领潼关之战溃败的一万河朔军,以及河东诸郡上万兵马,守卫河东郡的郡城。”

罗兴向李瑄回答道。

“河东未失?”

李瑄面露喜色,他很快就捋清其中的因果。

历史上潼关之战结束后,安禄山将占领长安的任务交给自己的义子安守忠。

令潼关之战的功臣崔乾佑渡过黄河,进攻河东诸郡,让洛阳周边形成屏障。

继续向北是非常困难的,众所周知,太行山以西的诸郡,到处都是易守难攻的区域。

崔乾佑想北上太原,甚至堵住井陉,掏李光弼、郭子仪的屁股,没有一定的兵力和后勤,不可能完成。

“现风陵渡和蒲津桥等靠近潼关的大渡口被叛军占领,但末将认为,只要能让哥舒翰派兵占领蒲津渡和蒲津桥……”

罗兴将他得到的情报禀告李瑄。

“等着,本王为哥舒翰修书一封,立刻派遣探子将本王的书信交给哥舒翰。”

李瑄说着,将一本未看完的公文推到一边。

他取出一张白纸,挥笔为哥舒翰写一封信。

他向哥舒翰表示潼关之失,不是他的过错,不必为此介怀。

他已经被封为秦王,节制天下兵马,令哥舒翰出兵进攻蒲津大桥,为大唐铁骑开道。

书信之后,还封哥舒翰为河东郡都督,让有名义行河东军事。

最后,李瑄再书信上,盖上秦王印。

罗兴拿到李瑄的信件,立刻退出政事堂。

李瑄之前判断河东已失。

所以根本没想着蒲津大桥还存在。

这个时代,铁甲、大盾、强弩往桥尽头一布置,千军万马也难过。

如果说潼关有概率攻破,那蒲津大桥没有一点可能从对面强攻。

是以,蒲津桥有“蒲关”之称。

说起蒲津大桥,在后世也是人尽皆知。

怀丙和尚捞铁牛的故事可怕必修课。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以西的强秦为了进取河东,在蒲州一带修建蒲津桥。

自此以后,历朝历代又不断翻修扩大蒲津桥的规模,使蒲津桥的历史经久不衰。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用来比喻世道变迁、盛衰无常。但这句话就来源于蒲津桥所在的黄河两岸。

到了隋唐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终于使古老的蒲津竹索浮桥不堪重负。

开元盛世,长安许多从陆路运输的物资,都要经过蒲津桥。

是以,蒲津大桥诞生,又被成为“蒲津铁桥”。

蒲津铁桥的建造,在当开元年间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由李隆基亲自过问。

开元时期的冶铁业发达,两岸数万民众奉命炼铁铸造,由众多工匠设置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