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九十一章 安禄山穷途末路,一战定乾坤

至于安禄山的招揽,从来不在郭子仪的选项在内。

他和李光弼一样,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投靠安禄山这个没有口碑的杂胡。

“秦王的天策上将是圣人亲封,军令如山,我们只能按照秦王的军令,再次回到河北,截断安禄山的退路。”

李光弼停止踱步,他看向西方,面色惆怅。

李光弼继承王忠嗣的风格,不喜言谈,沉着勇悍,他是一个十分纯粹的军人。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和郭子仪不同,李光弼与李瑄接触许多次。

在李瑄任丰安军使,出征草原的时候,李光弼作为李瑄那一路军的“军师”。

李瑄血战高坡,得以存活,全靠李光弼的策应。

李瑄曾对李光弼说过“凭君莫问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

这句话虽未流传当世,但印在李光弼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他跟随李瑄,参加过大非川之战,知道李瑄的强大,说其为神将,毫不为过。

当得知李瑄从西域起兵的消息后,李光弼一直难以接受。

在为人上,李瑄没有瑕疵,他认为李瑄没有反叛的理由。

现在李光弼似乎明白,李瑄拜相所做的一切,就是理由。

他在营帐中踱步,看起来焦躁不安,表面上在骂安禄山,实际上心中已经有决定。

“可我们都是圣人封的元帅,被寄予厚望,难道要我们也背叛圣人吗?”

郭子仪唉声叹气地说道。

他也知道李瑄的神威盖世,但他不想看到李瑄大权独握,甚至成为皇帝。

虽然国家还是大唐。

但小宗代替大宗,礼制名存实亡。

“秦王和安禄山一比,虽……唉,总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感觉。我虽是胡人,却也懂得天策上将和秦王的含义。”

“但我世代为唐将,大唐是我的国家,既然国家下令,我肝脑涂地便是。像周处、祖逖一样,即便战死,也能名留青史;如果后退,会是不尊军令被杀的结局,无法死得其所。我相信秦王是民心所归的。”

“就这样吧,不论郭帅是否同意,我都会带着士卒出井陉,进攻赵郡。”

李光弼向郭子仪表达他的决心。

“李将军都这样了,我还有什么好说的?若平定叛乱后不死,功成身退便是!”

郭子仪拍了一下大腿,站起身来。

二人一商计,出井陉布局战斗,旨在一举收复河北,策应朝廷。

在进入井陉之前,郭子仪、李光弼在一起对军队进行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

他们明确国家大义,表示服从天策上将的军令,不久后,天策上将会派遣使者运输金银珠宝,按照军功奖励将士。

全军都十分振奋。

此时,郭子仪和李光弼麾下猛将如云。

如仆固怀恩、王思礼、李国贞、李光进、张昕、宁景璿、吕鸣岳、杜从政、唐朝臣、窦觎、陈回光等。

在分配将领领军的时候,每一支军队都能严格执行军令。

五月下旬,李光弼和郭子仪率领军队肃清了常山、赵郡的叛军。

九门城之战余危还在,一连十几个县向唐军投降。

随后,李光弼、郭子仪攻击博陵郡,连下数座堡垒,到达史思明驻守的定州城。

一番试探攻击后,李光弼和郭子仪得知叛军的援军到来,准备暂且放弃攻击,向常山撤退。

表面上是因为无法攻破定州城,又得知燕军援军而来的撤退。

但史思明咽不下这口气。

连着两次大败给李光弼,这是他的耻辱。

援兵到来后,史思明回了口大血。

他开始组织兵马,共两万五千步、骑,主动出击。

一番河北的拉锯战开始。

郭子仪和李光弼,奇正结合,展开一场教科书级别的歼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