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八十四章 不同的朱雀街游行,与李隆基论开元宰相

李隆基模棱两可地回答李瑄。

他口中的“贼”可以是安禄山,也可以是李瑄。

“姑且如此吧!时人都以宋璟和姚崇并列,他清廉强干,像魏征一样犯颜直谏,使吏治更清明,他有没有灭贼能力?”

李瑄笑了笑,又以姚崇引出宋璟。

救时宰相,有脚阳春。辉煌的开元盛世,姚宋是永远无法绕过去的一个组合。

尽管姚宋一个在首席宰相三年,一个在首席宰相四年,在漫长的开元盛世中不算什么,但高楼大厦的基础,都是二人主持下打造。

崇善应变以成务,璟善守文以持正。

按理说,李隆基追忆姚崇的时候,一定会欣赏宋璟,但李隆基轻哼一声:“宋璟只是一个沽名卖直之人,哪里比得上姚崇?”

“卢怀慎和源乾耀有什么样的功绩?”

李瑄知道李隆基一向看宋璟不爽。

这种犯颜直谏的谏臣确实让人如鲠在喉。

当遮羞布被撕扯下来,怎么会令人讨喜呢?

事实上,宋璟即便罢相的时候,李隆基也对宋璟极为信任。

在李隆基封禅泰山时,宋璟为长安留守。

在出发前,李隆基认为宋璟是三朝元老,肱骨耳目,虚心向宋璟请教谏言。

宋璟一一直言相告,言多意深,语重心长。

李隆基对这种谏言深受感触,将宋璟的“所进之言,书之座右,出入观省,以诫终身”。

执政上的失败,让李隆基早已忘记这样的“座右铭”。

曾经李隆基仰慕“张九龄风度”,将李瑄视为那样的宰相。

现在他一定觉得同样犯颜直谏的张九龄不讨喜。

因为张九龄曾直谏杀死安禄山,言其必反。

李隆基没有这么做,他会像骂宋璟“沽名卖直”一样,骂张九龄。

“卢怀慎的源乾耀,最多算是萧规曹随的宰相。”

李隆基对卢怀慎、源乾耀两个宰相的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

两为宰相没有姚崇、宋璟那样统领的大局,但自身严于律己,能推行姚宋的规矩。

李瑄又问李隆基对苏颋、张嘉贞的评价,李隆基对苏颋很可惜。

但李隆基对张嘉贞印象很不好。

因为张嘉贞勾起李隆基不美好的回忆,他拜相之前非常恪尽职守,当了首席宰相却玩弄权术。

“再度拜张说为相,圣人是不是看重他一代文宗的身份,觉得这是盛世的宰相?”

李瑄隐晦地说李隆基拜张说为相是为妆点盛世,粉饰太平。

宰相张说和宰相苏颋号称“燕赵大手笔”,是文坛泰斗。

李隆基最喜欢在盛世的时候,抬这样的大臣到最高位置上。

“朕说过,张说不次于姚崇。他用十几骑,就能平定一场胡人叛乱。他比你想象中的厉害多了。”

李隆基最推崇的就是张说,不仅在张说死后亲自为张说撰写神道碑文,还把自己女儿许配给张说的儿子张垍。

姚崇、宋璟的儿子不得善终,唯有张说的儿子坚挺。

张垍、张均兄弟二人,跟李林甫对着干,跟杨国忠对着干,现依旧活得好好的。

“张说有大治能力,有果决的军事才能……”

其他李瑄不过多评价。

张说的政策如雷贯耳。

开元十一年拜相以来,辅助李隆基创立丽正书院,任为修书使。

丽正书院,笼络贤才,是古往今来第一所官办书院,意义众大。

十二年,张说改府兵制为募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