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八十二章 扬州城,李白的消息

“臣愚钝……”

如此,廖峥嵘也没有更好的方法。

“锦衣卫不能再固定在某郡某县,要流动起来。最好每隔一年半载,那个县的锦衣卫会更换一批。如果地方出现大奸大恶,锦衣卫不可能全部被腐蚀。”

李瑄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廖峥嵘。

锦衣卫的前身为常平新兵,之前李瑄考虑到士卒的籍贯因素,将老兵们以籍贯分配,在各自的家乡,招揽其他成员。

现在看来,此有利有弊。

常年都是同一批锦衣卫驻扎本县,在无法面临升迁,又或者遇到经济压力的时候,很可能背弃初心。

“至尊的策令,可以试行。”

廖峥嵘认为这样也不错。

不能说绝对,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净化锦衣卫的队伍。

在天下省郡县不断循环的锦衣卫,会更显得精明强干。

李瑄将具体方案,交由廖峥嵘拟定。

初步则以一年一换,只是以隔壁郡的锦衣卫轮换。

不几日,淮南巡抚萧昕带着淮南省的诸多官吏马不停蹄地从徐州赶来,参见至尊。

在路上,他才知道淮南发生这么大的事情。

这还得了。

萧昕虽然刚任淮南巡抚,但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之前萧昕派人到各个郡巡视,务必将地方的真实情况汇报给他。

但很少有使者会下乡里,只会循规蹈矩地去县衙查账,被淮阴郡的表象所迷惑。

李瑄见到萧昕后,先将前任淮阴太守,也就是现任淮南副巡抚山渟抓起来。

实际上山渟已被萧昕控制。

山渟多次在萧昕面前说淮阴郡的好话。

当淮阴郡出事后,萧昕意识到山渟在欺骗自己。

李瑄只是训斥萧昕一番,念在他只上任不到一年,山川阻隔,并不知情。且刚建立行省制度,朝廷放权半年不到,无法尽详,所以饶恕他一次。

他向萧昕说真实的大唐,在阡陌之上,在乡里之间。

这句话将发表于下一期的《大唐月报》。

不仅令淮南官吏,更令天下想有作为的官吏,多到田间,看看百姓如何耕种粮食的,看看粮食的收成情况,看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

更要到乡里走走,看百姓是否吃饱,穿暖。

身为父母官,而百姓却是官吏的衣食父母。不应只在城池的衙门内闷头处理公文。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还是以淮阴为例。政绩再漂亮,不过是表象。

民生无小事,看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此事以后,无数官吏真正开始步入田间,进入百姓的茅草屋内。

皇帝为表率,一个旷古绝今的时代,拉开序幕……

于十一月中旬,淮阴官吏尽数到案,李瑄下令处死。

圣命所在,不需要到大理寺复核。

行刑的那一日,包括宣泽乡在内的几乎所有乡里,都有百姓徒步到达淮阴城,来观看让他们咬牙切齿的贪官人头落地。

这一次,不仅淮阴令、淮阴太守被处斩,连前任淮阴太守都被问斩。

正义昭昭,日月明朗。

绝不可能让他们活过这个冬天。

在淮阴城外,李瑄亲自担任监斩官。

“斩!”

午时三刻一到,李瑄一声令下。

被斩者有官吏、豪强。

有坦然,有绝望,有恐惧,有悔恨……

有大喊大叫求饶者,有破罐子破摔骂李瑄者……

“噗嗤……”

“噗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