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扬州一南一北,位置重要。于江南发展,重中之重。看此山河地势,当可尽力发展。”
李瑄笑了笑,没有去深说金陵的帝王气。
“臣谨记至尊的话!”
畅崔领命。
很明显,至尊把金陵看得比丹徒还重。
如丹扬郡这种超级大郡,全力发展金陵这类有底蕴的城池,使其商贸再翻几倍不成问题。
从钟山下来,李瑄在王源心的带领下,前往金陵城。
更多的百姓夹道欢迎天子。
李瑄在金陵东门,向金陵百姓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演讲。
一直以来,北方文人轻视南方文人。
因为大唐的士族,不论是关陇士族、山东士族、代北士族等,都是北方的士族。
到盛唐时期,江左士族彻底没落,南方文人集团,成为豪强大族,已在政治上失势。
从历任宰相的姓氏中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李瑄严禁这种南北对立现象。
南方人大多是从北方迁徙,李瑄希望从今以后,四海一家,过太平日子。
他与天下百姓一起,创造盛世。
在金陵汇聚的文人非常多,他们对李瑄的话产生共鸣。
皇帝抛头露面,面向万千百姓一番语重心长的讲话,这是亘古未有的。
人群中,一名老者静静地看着李瑄对百姓的讲话,神色复杂。
他就是李白!
李白从未老过,只是心未老。
尽管岁月已在他脸上刻下痕迹,但他那双眼依旧炯炯有神,眸光中透着不羁与平淡,一切磨难都无法磨灭他骨子里的那份执着。
看着面向百姓,绘声绘色的李瑄,李白的心神回到二十年前。
那漫天飘絮的曲江池边。
他任职翰林院,李瑄只是一介白身。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那诗句惊艳到李白,更惊艳的是李瑄的人生轨迹。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曾和许多诗人一样,有从军边塞,献策建功的志向。
但事与愿违。
在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最激情的岁月,却陷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之中。
天宝的前三年,给李白重大打击。使他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心灰意冷。
李白虽号称“轻侠”,十步一杀人,千里不留行。
但马上取功名不是儿戏。
从李白天宝年间的一些诗歌之中,能看出战场上驰骋的李瑄,是李白梦中的自己。
安禄山叛乱,马嵬驿政变,李瑄拜天策上将,册封太子、接受禅让,登基为帝……
一系列复杂的操作,李白无法去深想。
有时候,李白也会在“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自问。
他想“澄清天下,海县安定”的志向是不是异想天开?
终与安社稷,功成五湖去。
像范蠡一样,功成身退。
想像谢安一样,高卧东山,鼎定乾坤。
想像姜子牙、张良一样,受到君王的赏识,完成自己的远大抱负。
或者,他想一步登天。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这就是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