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0135章 大爷想起了小艾

大爷采纳了刘韵珂的《十可虑》折,对奕经也没追究责任。

打仗虽是过硬,但刘巡抚也没说就他怕死,而是说,不仅大炮而且各方面,均不敌对手。

这样,奕经对打了败仗也就没什么责任了!

大爷仍然信任亲侄儿,由他专门负责战场羁縻敌军,但另派耆英钦差和谈这事也没对他说透,各负其责,各自努力,才能争取到最佳效果。

何况和谈的前提,是奕经必须取得一次胜利,不管大小。

只要是胜,才好谈和平条件,否则就是任人宰割,还在那幻想对方发发善心,放过自己……

战争有战争的轨迹,和平有和平的逻辑,二者其实是一个东西,有的人一味排斥战争,只标榜和平,无疑是夸自己的膘肥肉香,好吃!

战争有战争的道德,和平有和平的稀泥,相生相克,交相更新,要找到平衡点是不容易的。

大小艾和琦善自以为找到了平衡,结果双双淘汰,重新打过。

大小艾就是璞鼎查的忌讳,必须打痛天朝,一刀刀下去,但也不能一味的打,还要打着天朝的敏感处。

占领宁波后,他也主动派了自己的和谈使者,只是阴差阳错没接上头而已。

反而被天朝认为蛮横不逊,非打不可。

奕经其实在反击战前夕也派了密使媾和,叫英军敬他三尺,但英军都在休假中。

可惜,大头们并不在宁波,舟山、香港和澳门去了。

奕经将军并不知道,刘韵珂巡抚早把他的老底透给了大爷,还在拿新编的捷报、汇报,一套接着一套,给大爷交差。

大爷看了,不知如何是好——

本来,去年奕经离京的时候,大爷就要给他配上琦善第一要犯的。

不料,却被他拒绝,大爷都碰了个软钉子!

奕经反而问要林大人、邓大人,只是大爷不开复给他罢了。

事到如今,也就不能泄他的气,且看他如何自圆其说吧!

所以,这奕经将军是最后一个力战派钦差大臣,注意不是最后一个力战派的战将哦。

至此,力战派的钦差大臣先后有:林则徐、伊里布、奕山、裕谦、奕经五人。

其实,伊里布和奕山已经变成了力和派,而奕经还没出最后结果。

主观愿望与实际结局不一定能统一。

而力和派的钦差大臣,先后有:琦善、耆英。

当然,耆英也还没出最后结果,说不定判没谈成,反而被气出个最彻底的力战派来呢?

也不是不可能,因为耆英是武将,不是无耻文人,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不过不是这场战争了!

但鉴于大爷派他的动机,耆英大人再是武将,也肯定不会变成力战派了。

因为,和谈就是他们的使命,必须完成。

其实,这俩本身都是力战派人物,别忘了那些未曾远去的事实——

在林则徐虎门销烟之前,销烟成就最高的是琦善大人;

在被赋予密谈使命之前,在天津卫严防死守、广发武器给直隶民众的是琦善大人;

尽管此时,他早已是鸦片战争第一罪犯了!

就是耆英大人,也是在赴任广州将军职位途中被临时赋予密谈使命,去救火的;

他其实是全面贯彻、忠实执行大爷军事思想——“诱敌上岸、包围全歼”战略战术的第一人;

尽管他现在必须完成密谈的和平使命。

奕经大人,至少目前还是力战派领袖,正忙着汇报郑鼎臣的三袭定海战果。

一天,他突然接到大爷的一份问卷调查,要他亲自审问俘虏,完成所有的问题答案,心里不禁好生奇怪。

大爷亲自拟定的这份审问提纲,内容极其广泛,多达一百几十问,简直就是一部敌人俘虏的审问法。

虽然在下需要天天敲码凑字数,但也不得不适当集中一下,把要点归归类,扼要如下——

1、英夷国到底在哪儿?离天朝到底有多远?据说从新疆、西藏出去都非常遥远,怎么还会从海上来?

2、英夷国到底有多大?人口究竟有几多?为什么不缺柴米油盐酱醋,只缺茶?难道他们不喝茶就会死吗?

3、英夷国为什么是小姑娘做国王?嫁人了没有?是不是整天就知涂脂抹粉臭美?或者特别爱穿衣打扮?还派军队满世界替她找宝?

4、为什么英夷人人必须贸易?是不是与洋婆子当家爱钱有关系?是不是家家如此?个个都腰缠万贯?除了银子就穷得啥都不剩了?关键要问清:他们的银子哪儿来的?

5、英夷屡犯天朝海疆,各省水师难以抵敌,为什么洋船会造得那么大?那么快?还那么坚固,不怕风浪,能不能买下百儿八十艘?价钱要多少?

6、英夷人是不是膝盖真有毛病?僵硬不会下跪?为什么专让膝盖不行的人当兵户、吃皇粮?你(奕经)要亲自看看、摸摸他们的膝盖,到底有什么不同?

7、前任领事义律(小艾)为什么被撤职?为什么全家被逮捕?押回国内后,按他们的律例会不会被斩立决或监斩候?他哥懿律(大艾)能不能救他?对他的案子有无帮助?

8、义律回国后实际生活有无保障?还有没有奉银?是关在牢里抑或是流浪街头?

9、主要的要问清:义律兄弟有无可能东山再起?或者再来天朝做商务领事?

10、英夷新领事璞鼎查是什么样的人?与义律有什么不同?他到底想要什么?

11、英夷这次前来,目的地在哪儿?……

好了,虽然这些早已不是问题,但在当时宇宙中心的天朝,却是连大爷都不明白的科学奥秘。

原来,还是在反击战之前,奕经大人自己给大爷汇报情况时说——

他已经俘虏、关押,其实是绑架了42名落单的宁波驻军!

而且,这些英夷非常胆小怕死,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

现在,也是大爷突然来了灵感,要他设法突审那些俘虏,问清这些事情,及时报来。

这也是迄今为止,了解对手战略战术、战役意图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

大爷算是有些觉悟了!

要是早知道这些,也许当初就会接受小艾与琦善达成的莲花山和约,根本就不会多出这一年来的战争。

接连的战败也是很能教育人的,包括大爷在内。

能不能说大爷已经意识到即将来临的大败结局?

还不能说,只是感觉到当初小艾的那些个条件还是不错的,可以容忍。

而现在璞鼎查的和平条件不知道是什么,所以不能判断继续打下去的价值何在。

继续打下去,可能会输得很惨,不如现在就拿出些诚意、银两或小岛和了它!

有什么依据?

就是大爷此时突然想起了小艾,可惜已经去职回国了!

从上面的问卷,已经可以看出大爷的心思——

小艾还是不错的,比起这大打出手、又不吭气的璞鼎查来!

也许这个时候,大爷才意识到璞鼎查是对方的总司令,而非什么公司大班、业务经理、行政高管。

因为,奕经手中有英军俘虏——

也许是猎头剩下来的活口,大爷要他亲自提审俘虏,查出小艾回国后的去向、生活情形好不好。

当然,还有一些诸如英国到底在哪儿、究竟有多大之类的问题,都要问出来,据实上报。

奕经可不是听话的乖仔,战前目空一切、战后目装一切,尽管大爷没明白告诉他这份问卷作何用,但他还是迅速捕捉到了大爷内心深处的微妙变化——

实际是在为和谈做准备,而且仍然幻想着与小艾这样的人谈和。

自己这不就快与琦善、伊里布、余步云一路了吗?

奕经顿时陷入解脱之中,感觉到自己当初也太牛逼了!

其实,那时大爷就有此意——

要琦善为自己效劳,没想被自己拒绝了!

现在自己是败局已定,再打下去不定哪天就成裕谦战死沙场了!

不死也难免林师父、邓师父一样的下场……

问问就问问。

尽管如此,奕经还是亲自提审了几乎所有的俘虏人质——

这些劫后余生的人质,为了活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至还把提纲以外的问题都说了。

最后,还都信誓旦旦道——

人质甲:“我保证,我说的每句话都是真的。”

人质乙:“可以对上帝发誓。”

人质丙:“只要我知道的,全都会告诉大人。”

…………

奕经拿到所有的答案后,也客气了一句,“好吧,辛苦你们了!”

照样也有几个例外,拒绝回答或回答不利索的人质遭到虐杀——

用裹着毛发的大颗核桃,塞进嘴里,塞不进就撕嘴……

奕经的这些审问手段,比起裕谦方式——活剥、斩首,筋络皮鞭、人皮马鞍,不知仁慈了多少倍!

但是,依然得死,呼吸不畅,慢慢卡死。

就在那些回答优秀的人质们以为自己可以得满分、还不少加分,甚至有突出贡献、可能被无罪开释的时候,奕经把他们全又送回了监牢中!

奕经对待战俘人质,既不像伊里布那样好生伺候,养得白白胖胖,好谈判呀!

也不像裕谦那样,把人直接吓死,而且什么都不谈,杜绝一切接触通道。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