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苏州河口,才见斜刺里冲下两绺子火光熊熊的火筏,恐怕有上百只,声势浩大,却不见有人驾驶。
不浪底号赶紧鸣笛,放桨船,水手们都是勾拉火筏的高手了,根本不在话下,随即将头筏推开。
轮船伯鲁多,通身全铁,连子船都不放就拉长汽笛冲过去了!
就是火筏再多也没用,能把全铁甲轮船点着了?伯鲁多作开路先锋,就是因为保险,不仅全铁,还吨位小。
它有个绰号——儿子,军舰一般都有绰号,不会像我这样一本正经,全是大名舷号。
绰号一般都是内部人员叫的,外面人根本就不知道。伯鲁多自增援上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小快灵,马力足,炮火三百六,无死角。
但是,伯鲁多却整天只围着巴加皋华丽旗舰转悠,因此得此绰号儿子,旗舰皋华丽是不是绰号老子就不得而知了!
是谓海军俱乐部文化,浪漫活泼,除了军令上各舰都是本名外,日常口语都是绰号相称。
轻松愉快,解闷,所以说寂寞莫过烟花水手,只要逮着就搞笑个没完没了。
儿子伯鲁多过了苏州河口,就望见了黄浦江畔的松江县城,新兵蛋子们不由得一阵阵欢呼——
“嗨——嗨——上海,我们来啦——”
“冲呀——杀呀!”
“咱们要立功啦!——”
顿时,松江城墙上立即回以一排“嗵嗵嗵”轰鸣。
英军一听,新兵蛋子们才不狂呼烂叫了。
搭档的摸得死敌号,见前面的伯鲁多一阵欢呼,一阵怪叫,终于老实了!
不禁喜从衷来,大笑道,“这下儿子没得逗了,咱们紧巴紧巴,准备上吧!”
有人统计过,这摸得死敌号,是英国远征军海军出勤率最高的军舰,光舰长就换了三个,已经是再老不过的老油条了!
这就叫新兵怕大炮,老兵怕机枪。
当然,此时还没有机枪这玩意,所以老兵啥都不用怕。
老油条跟在儿子后面,靠对岸行驶,尽管比儿子要落后弱小,但是它是可以命令儿子这样那样的,所以儿子离它远远的——
同样时间,同样距离,老油条跑的行程,儿子都三个来回不止了!
可是,儿子只对老子旗舰感兴趣,其他舰一般还叫不动这儿子。
要不也不会落得这么个绰号……
松江县城,过了苏州河口还有十里,躺在黄浦江上游的西岸,正由松江总兵尤渤老将率1000安徽兵守备。
尤渤总兵大人,是牛鉴总督的小老乡,甘肃武威人,是员61岁虎将。
尤渤总兵,弓箭手出身,去年才由安徽寿春镇总兵任上调来。
牛鉴把后方纵深交给这样的人驻防,可见放心和信任,也可谓重兵驻防了!
反正只要是县城,就得当心,丢了就有严重后果的,不能大意。
这时的上海,叫松江县,这时的上海港,叫得胜港,只有黄浦江叫法一直没变。
英舰溯江而上,迫近上海港,码头上也霎时放出两绺子火筏下来,阵势不减苏州河,可惜依然没有效果。
儿子伯鲁多不用躲避,撞上就撞上了,火筏还撞得过它不成?只有老油条摸得死敌要放子船下来勾拉推,但这拨老油条都是勾火筏的老手了!
不待火筏迫近,即被英舰勾拉推开!
前锋两舰没有造次,而是从容不迫停车港口外侧,耐心等着司令旗舰上来。
巴加姗姗来迟,也到了这得胜港外,亲自发射一轮排射后,水兵旅即从码头强行登陆上岸了!
水兵团士兵爬上墙头一看——原来,也是空城一座,当即在城头上摇旗欢呼起来。
尤渤总兵,早在放炮、放火筏后,就带领人马自行撤退了,连巴加的旗舰排炮也没追上他,所以姜还是老的辣。
这边是一卒未丢,那边也兵不血刃,松江城就这样易手了。
英军轮船纷纷拉响汽笛长鸣,以示庆祝,呜呜,呜呜——
在东岸包抄的18团,也将那军号吹得一声赛一声,嘀嘀嘀哒滴滴滴,嘀嘀嘀哒滴滴滴——
颇为搞笑。
原来,18团他们正在东岸上赶鸭子,与吴淞土塘东炮台败退下来的清军赛跑!
别看清军对战不行,逃命还是在行的,英军大笨靴岂是草鞋的对手?
关键是前面清军转身不见后,英军18团两个营自己互相赛跑起来,一落后就吹喇叭,所以有此奇观。
面上看来是越野比赛,其实是一种战斗队形,避免孤军冒进出什么意外。
因为整个淞沪战役中,海军都在跟陆军竞争,大出风头,陆军自己就更要如此了!
要不,军种之间的羞辱,就不再是内部自己人搞笑了!
攻土塘东炮台时,要不是18团长亚当斯陆军上校抢先登陆,抢回点面子,还真就输给那帮水中流氓了!
英18团,可是郭富陆军的标兵模范团,自来中国还从未犯错栽倒过。
据考,这是响彻上海上空的英军第一阵汽笛,也是飘荡在黄浦江两岸的第一阵军号。
虽然距英国人开埠上海,还有整整三年半、实际立足还有十多年的时间。
但是,自1842年6月19日晚,巴加和郭富及其海陆军,已经进驻了松江县城。
当然,这是违法的、非法的、没有契约的。
不过,这俩司令却有违法非法的资本,谁也奈何不得这俩比大爷还牛逼的洋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