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钦差奕经大将军是文武全才、超级战神、大战略家,但无奈战场栽了跟头,他的对家浙江巡抚刘韵珂就有说的了!
还在反击战失利后的第十天,刘巡抚就凭着手中的单独话语权,给大爷发去了个长帖子、大文章。
还把大爷看得个一惊一乍的,如受电然,醍醐灌顶也不过分——
能让冕大爷醍醐灌顶的人,本小说开篇以来还没有过,后面也不会再有了!
大家千万别高估了自己。
巡抚多了,各省都有,刘巡抚就这一个。
谈鸦片战争,不知道刘韵珂的人,归根结底是瞎掰。
谈历史问题,篇幅就个三五千字的,无一不是耍流氓。
刘韵珂巡抚,面对钦差将军、皇帝亲侄,敢为浙江站桩,有此成就,了不起!
读了刘韵珂的长贴后,大爷果然变了主意,不再给亲侄奕经将军增派援兵了。
但咱们在看此长贴奇文之前,得先解决几个常识问题——
1、刘巡抚是什么人?有什么靠山?敢在大爷叔侄之间明辨是非?
浙江巡抚刘韵珂,字玉坡、号荷樵,山东汶上县刘楼村人,时年50岁。
两年前,被大爷从四川布政使司任上调来,接替罹罪的乌尔恭额,是继提督余步云之后来浙的第二号抗英人物。
说起来您也许不信,他既非皇亲也不是国戚,甚至都不是科举出身,没有功名,出身贫寒。
但聪慧出众,得以入仕,本身就是个传奇,不妨在此说说好了——
在家行三,小名刘三,自幼喜爱读书,习得一手好字,以给大户人家子弟陪读为生。
得户主爱惜,赞助乡试,高中廪生头名,并入选帝都国子监重点培养。
可惜,此后连举人都未中,被其本人视为奇耻大辱,并发毒誓不再科举。
最终,也只是国子监拔贡朝考的第一名,除为刑部七品小京官。
还连续七年候补外放均未成,生活陷入困顿,与联璧鄂云算是患难同道。
联璧鄂云就是这时下海自谋出路的,下海之前联璧还鼓励刘韵珂一起走,说跟自己出去走穴说相声,专为大户人家、贵族、爵爷、大人生辰乔迁捧场逗乐——
不出一年就会到手万儿八千的,干个三五年就不用再干了!
联璧要是穿越到当今盛世,一准能上福布斯,可惜生不逢时,连饭都没法吃饱,不禁自己出去闯江湖了!
刘韵珂不是旗人,官话麻麻地,下海说相声就拉倒了,关键是出身底层贫寒人家,好不容易得混京城,喝粥就只当修炼了!
所以刘韵珂比联璧能忍耐,磨叽下来了。
转机出现在,道光大爷登基初期1820年以后,少年时冕大爷练过田格大字,喜联好对,没事就展示自己深厚的国学功底。
少年天才刘韵珂,字本来就写得好,得原国子监一旗人同学举荐,写了一副楹联献了上去——
学会功课数理化,不如有个好大爷。
冕大爷叹为奇人奇才,破例录取刘韵珂为额外主事,写写缮缮,亲力亲为,整点润笔费。
五年后的1826年,升员外郎、京察一等记名,赐进士第。
两年后外放,刘韵珂成了安徽徽州知府;
又两年后调任安庆知府;
再两年后云南盐法道,一年后浙江按察使;
再再两年后四川布政使。
此后丁忧三年,1838年起复,一年广西按察使,一年四川布政使;
又两年舟山战起,升此浙江巡抚。
如何?刘韵珂官升得如此之快,总该有些原因的吧——
参考其学习成长经历,这刘三大人天资聪明,为人智慧,脾气好,有耐心,要不做不来陪公子读书这事。
讨人喜爱,尤其是能得到为人父母的家长们夸赞,自愿赞助他走上了举子之路。
一考就是县里第一秀才,入读国子监,堪称少年得志。
国子监时期的学业应不咋的,要不不会不中举人,但见识眼界大开,宁愿拔贡第一也不愿刻苦八股逞能。
这就是宁为鸡头,不作牛尾了。
恒言:字是打门锤,首先刘韵珂用书法打开了同学门,再次用对联打开了大爷门,而非一般举子的拿手好戏——策论论文。
虽然文章功夫比不上字力深厚,应该还是可以的,大气、和谐、中肯,至少不空论、不钻牛角尖、不强词夺理,大爷也还是喜爱的。
给他颁了个大学同等学力,不为过分也应该,然而毕竟真实的学历只是小学毕业,童子功扎实。
有一说一,倒是真的。
反观对手奕经大人,世袭贝勒,文武兼备,爱好广泛。
实际,文不足旗进士,当然也用不着,武就一乾清门侍卫,好歹宫内出身,艺亦不敌戏子,票友铁粉倒够分。
虽然手下高手若云,无奈遭遇战场失败,好在奏折粉饰得不错,得到了大爷的肯定和嘉奖。
说白了,这水火关系的俩人,并非无懈可击,都不是科举出身,文章逞能非长处,只比觉悟入人心,所以能够斗而不破。
大爷甚是欣赏这二人转、二人台,口活实在没说的。
有人说,刘韵珂官场的成功秘诀是,一办事老实,二为人乖巧,前者为大爷欣赏,后者讨同僚喜欢。
不仅如此,他的理论高度、实证方法、引申逻辑,情真意切,还是一般残酷比拼、科举出仕的大员们难以做到的。
这也是他不再忌惮奕经钦差大将军的原因,想说就说、想吃就吃,反正已经看到自己的菜了。
2、他凭什么要跟钦差大将军唱对台戏?
虽然刘巡抚才50岁,但身处浙江前线已三个年头,已分别为三任钦差:伊里布、裕谦、奕经效劳过。
其间,还曾与来浙助战的林则徐过从甚密,可算是惯看秋月春风!
对伊里布他算是心服口服,并非伊大人出身旗进士,而是“四省会攻”的计划也让他倍感轻松——
成与不成都不是浙江一省事,牵扯闽浙苏粤四省,尤其是优待俘虏、暗通款曲,更让他赞叹足智多谋。
没想轻松搞定之时,无奈伊大人被弹放水。
浙江放水加害的是广东,不是浙江,其实也谈不上加害,广东都已经开战了。
刘巡抚又不知大爷的广东猫腻,也没觉着伊大人有么错。
从裕谦接手起,着力定海争战,高举高打,局势大变。
刘韵珂与余步云、颜伯焘与裕谦一道,共同保释鸦片战争第一英雄但已成了第三罪人的林则徐,前来浙江助战——
林大人在浙江一共35天,仅5天未与刘巡抚见面,待定罪发配新疆下来,他们还痛哭了一场。
他亲自饯行、送别、安慰林大人,不可悲观失望。
此时看,他们都是一伙的,但裕谦对前任伊里布不满,认为和之不武,偏要提高浙江帮的觉悟,直接架空了余步云。
这刘巡抚都看在眼里,提醒裕谦不能只驻防定海而忽视了镇海。
裕谦认为刘巡抚有战略思维,同意他监理镇海防护工程,就是裕谦这样强势的钦差都买刘巡抚的账。
裕谦都还不一定听林顾问导师的——让他撤回定海两总兵,反而增加一总兵——要不是大爷沿海统一回撤令,连他自己都是在定海岛上。
尽管裕谦与浙江帮产生了实质分歧,总还有个刘巡抚是同盟。
但刘巡抚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在奕经将军面前碰了一鼻子灰——
还没入浙就要他七抓八关;
两次去人都请不动,还遇冷脸;
更绝的是,刚一见面竟遇上300门大炮索赔银子上万两这事!
你说赔还是不赔?
这可不是冲着你刘巡抚来的,对谁都一样,是条例上早就有的!
刘巡抚作为地主,还是想出谋划策帮点闲,对不起,都是军事机密,地方只有权服从,无权过问……
所以,刘韵珂早就对这奕经大人失望万分,一肚子意见了。
但奕经大人是一切为了反击胜利,一切为了收复浙江失地,您作为巡抚反而还要抗议?
不会吧?不至于吧?
既然,现在反击战已经失败,一败涂地,人都躲到本省垣杭州来了,还有什么不会不至于?
计划的宁波、镇海、定海没拿回来,反而丢了个慈溪!
还有什么不可参奏的?
确实也没必要再忍耐!
奕经大人刚进杭州城门三天,刘巡抚就果断下笔了,其实英军已经退回宁波,慈溪就是座空城,只不过县衙又被烧了一回,火还没灭呢!
因为清军早过了曹娥江,无人回填,慈溪、长溪岭的大火都还熊熊燃着的呢……
所以说,失败是对人的最大考验,这刘韵珂就经不起失败的考验,不忍了,出手了!
这下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了,奕经大人,尽管是大爷亲侄儿,就等着吧!
3、他是怎么说的?竟然让大爷就听了他的?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凡大爷就没有不重视的。
文者,气也,刘巡抚真要说气话,可就是活腻味了啊!
能让大爷听他的,他到底是怎么说的,就不止是有两把刷子了,要多少把都有啊!
是心灵的鸡汤,还是醒脑的毒药,就不好说了,自己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