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应对未来局势的两条线:前线抵抗和后方羁縻,看似相反相违,实则相辅相成。
这就造成了:不管英军怎么前进,前面都有人正面作战抗击,后面也总有人蹑足跟踪羁縻。
精通策略的人,不会不看出大爷绝顶聪明,是在用文武两种手段同时解决一个问题。
并非传说的那样:在英军的强力进犯面前,束手无策,坐以待毙。
前线抵抗作战,不用多说,其义自现。
后方跟踪羁縻,到底是什么意思?就不是那么清楚明白了!
老实说,这是一直以来令专家们感到困惑,甚至头痛的问题——
首先,羁縻的字面意思是:下套子、使绊子。
但具体是下套还是下药、使绊子还是使性子,就不好说了!
伊里布算是下套的高手了吧?
以前当钦差大臣在镇海,面上武力收复舟山,实际暗里下套子。
结果,没套住大小艾,却套住了冕大爷,跟着他的指挥棒走。
要不是最后大爷借口放水拿了他,舟山的一切,还真让他无形中全解决了!
说句公道话,那时大小艾撤了没撤?舟山定海回来了没回?
这不就是大爷的意思嘛!
所以,伊里布实在不能容忍裕谦的令言令色,摘桃子还吹牛逼。
但无奈大爷给他下药,要让他牛逼吹破、坐牢劳改,以致8个月后开复出来再见老朋友,还是老一套——
啥啥啥通商、以俘换岛、送东西、赠小妞,都成了明日黄花!
所以,下套不敌下药,使绊子不如使性子。
羁縻就个形象的比喻,并不是具体的办法。
其次,羁縻既然与抵抗相对,那就是不抵抗的通款、带招抚的私聊,甚至是都坐下来和谈、体面的投降。
总之,就是想尽可能的种种沟通手段,不要再对仗干下去了!
这是众多专家们的解读,结合后来的实际情况,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是大清稳定下来的必然性。
但是,要叫在下说,羁縻并不是这些意思,哪怕都是规律和必然性,还么大爷的、历史的。
大爷说的羁縻,其实就是叫耆英和伊里布从后面抱腿摁倒,至少也要扯住,不让英军再向前进,至少不要前进得那么快、那么猛!
什么通款、私了、和谈、投降,都是假的,羁縻,只是为了从后面靠近敌人、制服敌人的伎俩花招,不是目的。
目的就是抱腿摁倒,好让前面抵抗的人——奕经、牛鉴、穆彰阿上来剁头!
这才是大爷羁縻策略的意思。
而不是,叫丫几个在那眉来眼去,跟敌人弄啥几把文本,还厚颜无耻的签字画押,向大爷汇报!
要不,您怎样解释后来这些经办人的不幸,当然不是全部,还让大爷自己痛彻心扉、痛定思痛痛改前非,差点引咎辞职,退隐山林。
而且,从此再不与这帮丫商讨所谓的家国大事!
只要洋人有言语刺激,哪怕不是军事威胁,挑衅,就任几个老手几别原件拷贝签签签,还都说是大爷的意思!
反正,先后大爷就沉默是金了,均因为批准了该羁縻策略,实际贯彻落实了这一影响深远的谋略。
当然,咱们不能如此苛求历史人物,要求他们理解羁縻,都是在下这个意思,所以还是专家们说的那个意思。
那个时代,局限实在太多!
万一搞求不定,羁縻就不是套英军,而是伊里布的亲身经历,自己搭进去。
那个时代,就是大爷的圣旨,800里驿马日夜不歇的奔跑,也要十天半个月才能送达目的地。
哪像今日个黑科技大爆,分分秒秒搞煞自己!
相比前线惨败的战斗情形,后方羁縻的步伐也非常不理想,尽管陈志刚差不多天天都在路上飞驰,还是速度太慢了。
这也是后方羁縻策略,日益变形为无耻和谈的一大原因。
伊里布的老套子已经全然作废。
新点子却没有当初的“四省强攻”、“大造新船”、“三通款曲”等等那么灵光乍现、醍醐灌顶、智多星。
伊里老布已经老了,变得平庸无能了,甚至不如平庸之辈了。
这就是一般高层罪犯开复出来的心理,不再坚持自己,不再率性而为,多管不如少管、少管不如不管。
做一天和尚,撞一日钟。
可见,这进去的经历,给伊里老布心灵上带来的巨大伤害。
尽管还只有8个月!
但无奈,郭富还是认他,给他面子,与他通信纠缠,并通过他感受到了大爷的前后应对策略。
郭富从军事谋略上主张向南京进军,未必不是迅速摆脱这种前倨后恭阴险策略口袋阵的妙计——
到你前面完全无人的地方,再让人从后面上来抱腿,就是摁倒也没鸟关系,前面已没有下手的人了!
伊里布和郭富是对手,也是老朋友,心里未必不明白郭富这个对手老朋友一直在躲避自己。
乍浦的一来二去,还是达成了一项重大成果——交换战俘的默契。
这不能不说是,伊里老布的特殊贡献。
除此之外,就算是和平谈判、体面的投降,也还是有相当长的路径要走。
这就不是陈志刚之流骑马飞奔能够决定结果的了。
英军的分进合击战术原则,至今还在世界范围内的地面战中得到相当的继承和遵守。
虽然清军早已是未触已溃、擅长逃脱,但遭合围的步卒还是相当多的,在乍浦和吴淞都被俘过百。
看押清军战俘,可能是世界上最轻松的看押工作——
因为人人头上都有根长辫子,只要把长辫子互相打结连起来,连绳子都不用!
还保证一个都跑不掉!
然而,看押英军战俘就麻烦了,绝没有如此轻松,得捆住手脚,日夜把守。
要不就给你逃走没商量了。
所以,英方战俘在押期间均饱受折磨,还得帮奕经大人完成问卷调查。
只有积极配合审问、做好问卷功课的战俘才有活路。
这种恶劣的状况,直到伊里布复出,提出用俘虏交换舟山岛才改变,英军战俘再次显示出非凡的价值,待遇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英军战俘被解开手脚,优待善养起来。
因为伊里布的老关系,英军已全面中止了野蛮丑恶的打靶行为。
在乍浦就已开释全部清军战俘,还给每人发了3元回营路费,是谓遣返费。
据英方自己的资料,此前在慈溪大宝山决战结束时,被打靶的清军战俘就有3000人,还是投降未遂、愿意给英军带路的绿营官兵。
伊里布在嘉兴时要求速递英俘50人,还是耆英、奕经两大员亲自给押解去的。
这都是在宁波被占期间,遭奕经便衣特工队绑架的单兵人质,不是战场抓捕的俘虏。
郭富并未在乍浦等着接受这批人质,而是开溜躲了。
不溜的话,老布上来可就要和谈停战了,郭富敢答应吗?
所以,不能因为退还几个俘虏就让老布钻了空子。
英军迅速离开乍浦并没有其他原因,就是不让老布见着面。
因此,英军乍浦一战很有意思:为报复郑鼎臣出气而来,为躲避伊里布握手言和而离开。
尽管郭富爽约,伊里布还是投桃报李,给每名黑夷人质发还15元,白夷人质加倍,每名发还30元。
但这50名人质到了乍浦,却找不到接受者,没法出手!
怎么办?
难道还扣着他们,硬是要等到郭富退回舟山岛了再放?
然而,郭富已经释放了清军全部战俘,并发放了白花花的银元,又怎么说?
所以,伊里布原本的人质换岛想法就落空了,也得像英军一样,马上将他们发钱开释!
这才是回报——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伊里布雇了艘大商船,装上这些人质南下镇海县,退给了招宝山上的英军37团。
马德拉斯土著步兵37团,因为伤病和厌战,正在回撤印度途中。
为什么不直接渡海送去舟山岛呢?
这就是伊里布的聪明灵活之处了,以前的法宝不灵了,舟山岛还是个问题,需要再谈,得避开。
既然你放了我的人,我也得放了你的人,你赏钱,我加510倍,一码归一码,这才是对等。
双方算是完成了和谈的最初善意,归还舟山岛,只有留待以后谈判解决了。
英军离开乍浦,跑去打吴淞镇,当天又捉得上百清军,郭富也是如此,悉数发钱全放。
在松江时,郭富接到伊里布的信,对郭富表示感谢,不再谈舟山,只是谈辑兵停战的具体条件。
郭富因为不是和谈代表,依然只是重复:列次和谈的条件相加,即可。
谈判还有许多路要走,但双方不再杀俘而是及时遣返,却是开了个好头。
俘虏也不再成为归还失地的必要条件,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虽然清军并没有抓住英军的什么俘虏,但抓住的话至此也会发钱放还。
许多人,一直在拿可悲的战俘做文章,证明这证明那,其实什么都证明不了。
有打仗就有战俘,有战俘就应该双方交换。
那些还在拿战俘做牌坊的道德婊们,不是自己没做过俘虏,就是别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