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六集长江 第0158章 轮船与战舰

英军一进一出松江,都没有轮船弗莱吉森号的倩影,还有那两只小虾米:司塔林号6和伯劳弗号6,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不瞒您说,开始在下猜测——

它们不是被天朝特工队绑架放翻,就是落单时被冷炮击中,或者夜里被超级无敌金刚钻、水陆通天无影凿什么的,整漏沉没在哪个无名的湾湾里了!

实际,早就不复在人间捣乱、破坏、呼吸,不存在啦!

英军只是羞于承认,这已经发生了的战损、伤亡,您想想:世界一流海陆军一仗下来,泥马公布那么多死伤,岂不吓人!

人家会信吗?

与其不信,不如不说,就让它们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最好莫过。

但是,事实真像在下猜测的这样吗?

其实不然——

它们,在7月1日英军全部进入长江航道之前,已经把扬子江跑了个来回!

沿途两座炮台,就镇江京口炮台放过两炮驱赶,还遭几别弗莱吉森报复还击,掀翻了炮台后侧的兵营屋顶。

沿江两岸其他驻军,也都看见了这一大螃蟹、俩小虾米在江上游弋,却依然视它们为:闲得蛋痛,无事瞎几把逛荡——

说起来,清军与英军也过招两年整了,怎么还会如此等闲视之?

两年来,清军兵勇败绩累累,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四大水师已经几近覆亡或者山寨升级,得到的经验教训都是血泪性质的。

但上上下下除了一致公认:英军船坚炮厉、腿脚确实没毛病、上岸更凶残以外,似乎也没什么可说的。

脑子一片空白!

上阵干不过别人还嘴硬,就不好了吧,谁听你的瞎bb呀?

可是中华5000年文明史证明:其中的2000年也是瞎bb出来的,不承认这2000年的瞎bb,只能说明是吃屎的浆糊一团、白痴一枚,鉴定完毕。

扯远了,收回来,继续说两军作战。

英军对清军的作战优势,几乎全都建立在海军舰队上,而海军舰队的优势又建立在这些被清军嘲笑、奚落甚至侮辱过无数回的、只有几门炮的小虾米身上。

想不到吧?

这些小虾米正是整个舰队的眼睛,放着别人的眼睛不打,偏要跟人肱股大腿过不去,不也是找死有方么?

前面已经说了不少炮兵、测绘兵的abc,这就不深入啰嗦了,但得说说轮船的不一样。

总之,武功窍门尽在理工,武功伟大的思想却在文科,念好了都可以进入历史的殿堂。

在松江追击战中,江苏水师也出现了4艘山寨轮船,发挥了很大作用,要不还发现不了英军连江滨的宝山城也不要了!

4艘山寨轮的资历其实很浅——

就是在英军首次占领舟山期间,上海造船厂曾秘密派人潜入舟山,将复仇神号的模样画了下来,回来后苦于技术限制没法造那么大!

全铁质烧煤也无法复制;

至于三联火箭炮,恐怕彻底懵圈了。

可见,在上下公认的英军船坚炮厉领域,天朝也不是一张白纸,还是有自己的先进秘密武器。

并不存在完全的真空,甚至也没什么代差,开花弹也不是没有,都在京师八旗手里,是最高的军事秘密。

从这个角度看,清朝还真就只是比大英海军少了些大中战舰,假如林则徐开战之初重造大舰的建议准奏的话,应是大有作为的。

当然,至此才做这番比较,已经完全没有必要了,而山寨与正品之间的差距,你懂的。

大家也明白。

轮船与帆船的根本区别,在于动力系统的变革,工业蒸汽机推动划轮转动划水,使船体向前进或向后退;

其二,就是船体再大吃水也浅;

其三,就是在逆风、无风、逆流、静水、江河湖海和大洋中均可航行,彻底摆脱了风力、水流、季风、洋流的限制。

已可算是全天候作战的利器了!

轮船已经出现,已成水上利器,是船业发展的大趋势,同时也说明,帆船正在逐渐消退中,准备退出历史大舞台。

英军来华轮船都是武装的,分别在首尾位置、安装了至少两门可转动大炮。

其实,弗莱吉森号偷跑扬子江遭遇过镇江炮台的轰击,弗莱吉森也不客气——

当即一通回礼,将炮台的兵营上盖给掀翻了!

秘密武器复仇神号,竟然是首尾三联装火箭炮,威力就更大。

但是,也曾发生过火箭弹故障,在珠江南水道上差点自爆,把舰长威廉·霍尔海军少校炸死。

已知六艘英军轮船中,还有多艘是复仇神号这样的全铁甲轮船——

弗莱吉森号、伯鲁多号、麦都萨号,武器是不是也这样先进?

就不知道了。

四艘全铁甲轮船烧煤,三艘木质轮船都烧柴,巨无霸复仇神号来华两年,煤是肯定烧完了,也只好烧柴。

所以,木柴的多少,也决定了英军舰队的航程和战斗力,假如清军对英军实行坚壁清野,重点守卫山林、木柴,也能有效的降低英军舰队的威力。

在可以做到的地方:用炮台大炮击沉前来侦测的小测量船、单独航行的轮船;

在能够办到的事情上:敌人伐木搬柴、吃饭睡觉的时候发起进攻。

为什么不去做呢?

而清军一般都后敌攻击,一直责怪大炮的准星有点啥问题,这不过是当初梁章钜为广东同僚打掩护的说辞而已!

前面也已说过,如何让大炮打得更远更准,至今都是个难题。

都打两年了,还怕承担主动挑战的责任?

有么子责任好追究的?不明白。

英军的战舰除火力强大外,在动力、吃水、机动性上,均不如轮船先进——

英舰动力依然是风帆,依赖自然季风、洋流、水流的自然力量推动,遇到逆风、逆流、无风时候便寸步难行。

这也是从本土或世界各地赶来中国集结,平均需要半年左右时间的原因。

如果都是轮船的话,将会缩短三分之二时间,但成本会加大,木柴、煤炭供应完全不能中断。

英舰吃水都很深,在大洋大海中无所谓,在江河里航行就会受到限制——

1841年在珠江上两次作战,四级战舰就难以通过虎门以上水道了,所以三四级大舰都留在了虎门,全部以轻型舰队加轮船深入广州。

实际,威力是理号在轮船的动力支援下,还是到了广州的。

拿最近的乍浦、吴淞两战来说,英军的战法其实大有不同。

当然,分进合击作为战术原则还是一样的。

但因地理、洋面条件不同,英军在内部兵种合成上也不一样——

乍浦是海港,吃水很深的战舰均可自由出入,英军行动未受到特别的限制,发挥自如。

吴淞口其实不是出海口,是黄浦江的下游吴淞江汇入长江的出口。

距长江真正的出海口还有50余里,已经算是内河作战了!

巴加皋华丽74与西土塘炮台对射、不浪底44加阿勒琴10与东土塘炮台对轰,不是舰甲板硬、勇挑重担,而是吃水太深进不来!

又因为宝山小沙背的长江滩浅不便登陆,还改变了原先的作战方案。

就是抄袭吴淞镇侧后,陈化成新月堰阵地的轻型舰队:摸得死敌20、哥伦布恩20、克里欧18,都是分别配以复仇神号、弗莱吉森号、伯鲁多号三艘轮船,负责牵引拉拽!

可见对英舰而言,内河作战远没有海上作战潇洒自如。

英军上溯攻占松江,未必不是实地走一趟吴淞江、黄浦江以及苏州河的航道,因为十年前郭仕立就把这些河流全部测绘跑了!

也未必不是转进长江前的一次实战演习。

英舰的机动性,在海上没什么问题,换到河道上就会是个问题。

记得1839年珠江口外绪战,窝拉凝、海阿新两艘英舰打伤关天培那次吧,撵得顺流而下的所有水师船到处乱飞;

而在1841年广州北水道,摸得死敌号就被架在十三行广场上的大炮击中两次,瞬间失去动力;

靠劈拉得死号的及时增援、营救和拉拽,才得以逃出生天。

还有遥远的明末1637年8月,初来乍到的威忒尔船长武力进攻广州、中途光荣投降的中英首战吧——

当时如有轮船配合,情况将会不一样。

可见,这回英军斗胆全部进入扬子江,也是做足了功课,前有两舰一轮的先行实地侦测,后有足够的新式轮船提供动力支援保证。

趁着江水正常之际,溯江而上,杀气腾腾扑向600里外的南京。

然而,这依然是一次巨大的军事冒险,一场豪赌,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变数。

尽管两江总督牛鉴大人,从吴淞开战起一直在逃跑、逃跑,但当他得悉英军竟然杀向自己老巢的时候,立即毫不犹豫的向大爷再次保证——

洋夷将遭到可耻的失败!

虽然大爷已被他纸上谈兵抗登陆糊弄过一回,判断璞总将北上窜犯天津又错了一次,但还是信任他这当朝愚公,相信他的神预言成真。

就大爷本人来看,虽然英军一个突然斜刺,摆脱了自己的前堵后抱,但是去南京总比上北京要强多了吧?

于此还可想见,军机大臣穆彰阿的精神解放指数,已达最高上限,够彻底的了!

有人说,他担任军机大臣连续20余载,在真实的战争环境里稳健低调,不像林则徐那样大肆咆哮,各方面的成就都是无可挑剔的辉煌。

我看就是:这次英军没有去天津。

所以呀,卯运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