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0128章 余步云的宿命

提督余步云、总兵段永福,都是武将不自杀的典型——

余步云在镇海招宝山一败,守宁波再败,在余姚慈溪三败四败,反攻宁波五败,收复奉化六败,放弃余姚七败,都没有自杀。

段永福也一样,一败广州,再败宁波,三败大宝山,四败长溪岭,因为宁波作战太猛,导致战后阳气严重不足,最终病得不行了,都不自杀。

这是武将的常态,拼死应该,自杀活该!

泥马那么多仗下来,还嫌自己命大?还要自己弄死自己?

前面已经说过了,并不完全是武将惜命,你自己尽节了,那么多弟兄们怎么办?

叫他们还怎么跟着你?一旦不利,学你自杀?

何况大清是兵户制,要自尽就全家无人了!

要是像战神裕谦一样,至少余步云和段永福这两人,光浙东都足够死上七八遍的了!

故云:胜败乃兵家常事,一仗败了二仗来。

战斗太容易丢命了,为什么还要糟蹋自己的小命?

太容易的事反而不要做,坚决不能做,这才是一个人的价值所在。

但是,英军在撤出宁波、镇海后半个月,5月18日,重兵突击清军后路乍浦镇,撵得郑鼎臣流离失所,璞总扬言——直捣杭州过端午!

奕经刚光复失地又添新恨,不得不再次急报敌情,大爷满头气火,下令逮捕浙江提督余步云,押赴帝都送交刑部审问。

于是,余步云与裕谦、与奕经两任钦差上司的旧账新账,被一起算了——

前面已经说过,他与裕谦的不和,曾经导致大爷想把他调离浙江沿海,因为裕谦说他不习水战。

但因英军再次北上,战事突发而未成,到了奕经将军前来指挥,所有的水师作战还都成了余步云的业务。

裕谦的自杀,结束了余步云提督被架空的状态,但又卷入战败责任之中,未曾指挥作战而被裕谦家臣余升、心腹丰伸泰咬定——擅自率先向宁波方向逃跑。

幸亏刑部审理余步云时,裕谦的这两人改了口——向宁波逃跑这事,余提督就没责任。

因为他那时,实际没有战场指挥权。

余步云是裕谦自杀以后、奕经到浙江之前所有战事的实际指挥者和负责人——

这段时间,计有宁波守卫战、英军1841年冬季作战的余姚、慈溪、奉化守卫战,均以败退告终。

尤其是,败退守卫宁波期间,擅自派外委陈志刚与璞鼎查接触,秘密谈和,让出了宁波!

但璞鼎查的回信使者,是个乡下能人,未能找到余步云提督,无功而返才没有暴露。

实际的经办人、联络员外委陈志刚,此时已成奕经大人的跟班,但没有出卖他。

所以,这事从头至尾就没被刑部问起过,否则仅此一事就足够送掉他老命的了。

奕经在苏州的三个月,就想逮捕法办余步云等所有浙江战败责任者,只因巡抚刘韵珂大人抵触而未成。

1842年春节到来之后,又因嘉兴造炮厂300门新工艺炮验收不过关,索赔嘉兴炮厂上万两白银一事,与余步云、刘韵珂的关系雪上加霜,与整个浙江省关系几近断裂。

但余步云作为浙江提督,军事将领,在双方的明争暗斗中还是买了奕经将军的账,请示汇报还都不缺。

相反,刘韵珂就不这样,硬着明着都来。

余步云没有像巡抚刘韵珂那样几近对抗,加上反击战在即,奕经将军也用他,不再追究他此前战败的责任。

但是,奕经将军大人在自己和他之间划了条红线——

此前战事归他,此后战事归己;

八省精兵强将归己,弱旅败将归他;

北方水陆雇勇归己,本地水陆雇勇归他;

宁波西门主攻归段老虎,宁波南门副攻归他……

整个反击战,一通打下来,余步云比段老虎还多打了场奉化争夺战,当然只是多了跑上百里路、多过了两条江而已。

余步云自己,也只是顺着奕经将军的指挥棒转而已,没有真打实干,所以只是辛苦跑路罢了。

在英军发起反击之后,虽然大家都是跑,但段老虎部下毕竟出了员战将朱贵,战死在了大宝山下!

不妙的是,在审问中,余步云的逃跑与朱贵副将的战死,被联系在一起了——

您为何见死不救?是不是故意的?

“这怎么可能呐!我和他根本就不是一路,他在慈溪大宝山,我在余姚城,怎么救得了他?”

“您的大隐山基地,不是与大宝山基地离得很近么?”审问。

“已经说了,根本不是一路,一路您总该懂吧?远着呢!”余步云自辩道。

“如何远法?”审问。

“请您拿张纸和笔来,我画一下您就明白了。”

“好吧,画吧。”

于是,余步云就在白纸上画了起来,毕竟是提督,霎时就标明了两山的位置——

“您拿着这图,我再给您说,就清楚了。”

“这是大宝山,在慈溪城西北5里左右,这是大隐山,在余姚城东南10里,两城相隔百里,两山勾直线对角就超过120里了,还无路可通,叫我如何救得了他?”

余步云算是,自辩得够清楚明白的了。

“有人说,您的大隐山部队正在向后跑,是完全可以拐过去支援他的。”审问。

“不明白,他们大部都是水师,在船上,怎么拐得进那山里去?”

余步云提督,毕竟是高级武将,隐隐感到审问的背后,是有人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也就不客气了——

“段老虎30004000兵勇就在山顶上,他怎么不救?”

“不要扯别人了,这事认定您是没责任的。”

审问官也甚觉牵强,不再纠缠此事,也怕连累到无关的人。

朱贵副将战死之事,前面已经说过两遍了,这次不过是审问余步云牵扯到而已。

看来,是有人想他承担朱贵父子战死的责任。

武将在受审时一般都很直,有什么就说什么,不像文官刀笔吏,会琢磨审问官的用意——

选择于己有利的回答或者避重就轻,尽量避开不利的问题。

但在认罪这件事上,武将普遍比文官难度大,就是说了犯罪事实也不认为是自己的错,更不是什么罪过。

这就是,卖命和卖笔的不同之处。

其中,扯出最该救朱贵的段老虎,是奕经大人的红人,他就是能救不救也没什么责任。

在整个英军反击过程中,跑路最多的无疑是余步云,因为他多了场奉化战,但段老虎无疑是跑得最快的。

完全有理由相信:他是听到了身后朱贵部作战的枪声,但是前面10余里就是参赞文蔚大人。

您说他会救谁?

将此事推给毫无关系的余步云,不是糊涂不明白,就是别有用心。

余步云作为浙江提督,是该为浙江地方的丢失负责,但在新的乍浦战事爆发之时才抓捕审问他,也是没有逻辑可循的。

因为这时的战事,是归奕经大人负责的。

不问最高指挥人,反抓地方军事首脑是问,这余步云提督也是够倒楣的,倒楣得到了浙江就没有过上几天舒心日子。

余步云案暴露了,清军在战场上互不相救的问题,是相当严重的。

这在后来的战事中更加明显,成为清军不能作战的痼疾,在战场上不配合、不帮忙,互相指责,还渴望着胜利!

说起来是可笑的,但教训却十分惨痛,以后再详细去了!

本来,余步云是鸦片战争正式爆发后,第一个到达镇海前线的提督,代表的是大爷。

不知怎么的,七混八混反成了浙江地方派,相继伺候了伊里布、裕谦、奕经三任钦差大臣,被架空成了光杆司令。

好不容易熬出头,又要为奕经大人指挥的战事失败负责,到头竟成了个战争罪犯。

抓捕余步云与抓捕乌尔恭额不同,审问余步云也与审问乌尔恭额、琦善、伊里布、林则徐等大人不同。

大爷已经是不能容忍,浙江形势朝着战争的方向继续下去了,必须找个相关的人出来负责——当替罪羊。

就像当初撸林则徐职务,以交代大小艾的英军转回广东一样!

伊里布受审,更多的是大爷要教训他一下,借以惩戒一下敢于糊弄自己的胆大妄为之辈。

余步云的案情复杂,新账旧账一笔笔的算,一直审问到年底,战争形势已由浙东发展去了江苏镇江。

不是好转了,而是进一步恶化了!

可是详细追究下来,仍然不能说明余步云真有什么问题——

除舟山首战外,所有的浙江战斗他都参加了,但是没有打过一场像样的仗。

就是助攻宁波南门,也不知怎么的就落到西门段老虎的身后了。

“我的都是弱旅,他不要的部队,是很正常的。”

结果,这成了他最要命的问题,被判为斩立决。

大爷复查不出什么问题,同意,朱笔一勾:斩!

别忘了,大爷在裕谦自杀时就想拉他了!

1843年初,旧历除夕这天,大年三十,72岁的老将余步云被推出监舍斩首,成为鸦片战争中唯一被杀头的大员。

相比同辈杨芳,余提督未能善终。

对比奕山,奕经都不知为何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