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0330章 归德大战

1853年6月12日,天历五月初八,北伐天军离开安徽亳州,继续逆河而上,到了河南归德境内,今商丘。

林凤祥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找渡口过河。

这一路的东西之字平移,来来去去,原理上与过淮河的斜移是一致的,只要上到合适处即可涉水而过。

但黄河是大河,母亲河,要无船过河谈何容易,林凤祥算是看明白了——只有夺船才可以过渡。

船都被清军拉到黄河北岸去了。

北伐天军一路沿河摸来,第二天6月13日上午,到了归德城下。

应该说,天军这一路上其实都在避战,算是非常顺利的——

林凤祥沿途下城虽多,滁州、凤阳、怀远、蒙城、亳州,但从不占领,只要钻隙北进,不是攻城略地,而是道路所在,非过不可。

安徽清军也明白,干脆让路,常言退一步海阔天空,果然如此——北伐长毛一过就又回复原样,只损失了些钱粮刁民,何乐而不为?

清军自江南江北俩大营守着南京不动后,中原和北方都在重新组织大军阻拦北伐天军。

只是沿途驻军零散,可监视,不可开战,主动避让了。

但这河南清军不同,早已在归德候着长毛了!

归德城外清军大营三座,城内更多,任天军吹号鸣炮,横竖就是不跑,不肯让道——

天军厉害,没听说过呀?

不就长毛嘛?都在南京享福吶!远着呢!

操那心,天塌下来不有高人嘛!

林凤祥初犯河南,已近中午,盘桓半天,确实与过安徽不同,只有动武了。

这样,双方在就在归德城下厮杀起来,算是北伐天军遭遇的第一场恶战——

天军再次一声炮响,步卒前锋就不起哄了,直接冲到了清军营盘上。

归德城东三座大营,就一营标600号人,是豫军刚到的前锋,也不吃素,立即排枪控弓,丝毫不后退。

双方甫一接触,顿时喷得一塌糊涂,血花四溅,各倒下几十人在血泊中挣扎。

林凤祥一看,挥旗一举,全军上万人前扑,清营一看打不胜,不是对手,立马退向城内。

但是,这些清军前锋恋战,速度不行,被天军抢得了先机,冲去了前面,所以城门一开,进去的不是清军,而是天军!

归德城就这样陷落了——

城内驻军、官员,还有3000人,本可以守城一战,结果被天军奇袭突进,屠了个干净。

据林凤祥事后战报——

圣兵争先追杀得妖兵四百有余,连时破城,城内妖兵妖官尽杀,约杀有三千之多。

也就是,归德一战,天军歼灭河南清军3500人,自身伤亡仅百余。

另外,还得到红粉二万有余手,铁炮无数。

但是,城内粮食不足,林凤祥、李开芳两部没有停留,在当地向导带领下,迅速向城西北四五十里远的黄河大渡口——刘家口进军。

城内留给吉文元、朱锡琨两部暂时守护。

但是,林李二部傍晚时分赶到刘家口码头,依然没船,无法渡河。

对岸,山东清军见天军迫近,急忙将集中在对岸的大小渡船数百只放火全烧了——

顿时,对岸烈火熊熊,浓烟滚滚。

天军一个个气得直吐血,双脚跳得老高,但有什么办法呢?

所以,打仗要先受得气,不论对方如何搦战,或像这样当面纵火,都要承受得起。

清军在对岸烧船,做得十分正确,并不是忙不迭才烧的,而是蓄谋已久、严密组织的。

因为天军都是南方人,水鸭子多,不敢大意。

林凤祥在南岸见船被烧,甚感愤懑,又舍不得马上离开刘家口,只好暂时驻停下来,等待时机想办法。

驻停地点是,刘家口侧后的宋家集。

他并不知道,这刘家口码头属于山东曹县管辖,而紧邻的宋家集属于河南归德,其实停留在了两省分界线上。

奇怪,两省怎么这么划界?

这跟划界没关系,跟黄河去年在山东境内溃堤有关系,黄水从哪儿破堤而出,是天意,非人为。

山东巡抚远在济南,还不知道自己境内进贼,而河南巡抚近就在黄河边上的开封,所以就先知道了。

归德守军为何死顶天军,就因为河南巡抚消息灵通,想法不同。

林凤祥过安徽,只在临淮关短暂停留过,也是为过淮河筹措。

现在在宋家集驻留,同样是为过黄河谋划。

河南巡抚名叫陆应穀,知道归德入寇后想法不同,见天军一时不能过河,便寻思再战——趁机出动收复归德,顺便赶天军下河喂鱼,立建奇功。

陆应穀巡抚,云南蒙自人,当年四十九岁,是个孤儿长大的堪舆世子,俗话风水先生——说来怕你不信,冕大爷的陵寝穴位是他给勘定的。

当然,陆巡抚也是进士出身,要说这陆巡抚的故事,得另写本书了,所以在此并不展开,只说他打仗。

看奇人打仗,是很有意思的——

看杨秀清、萧超贵打仗,是感受半仙打仗,来无影去无踪,打着打着就没影了;

看这陆应穀打仗,是感受风水先生上阵,过招之前就掐来算去的,胜券在握之前是不会动作的,都是人间难得一遇的奇景。

相反,这北伐主帅林凤祥无特异天赋,凡人一个,爱斗好义而已。

陆巡抚法眼锁定的事,十有八九要有了结果才会罢休。

咱们也不知道,这陆巡抚是怎么看出来的,这北伐天军可以攻击,便亲自提典战时抚标5000人、战时提标5000人,附上民团也上万,合共两万多人,积极赶来收复归德。

林凤祥北伐天军,名上有两万两千五百人,扣去安徽六合溃散的一个半军3000人,勉强两万人,算势均力敌。

这有两个问题——

一、陆巡抚怎么会有这么多标?

原来,河南和安徽一样,都是纯中原省份,没有专职提督,都由巡抚一人兼任。

二、他非要跟北伐军过硬不可,动机何在?

他本身是风水先生,著有专著《地理或问》,认为自己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完全可以取胜——

其实,他的本意,并不是非要赶长毛下河不可,而是要把长毛撵去山东,也就是将天军从驻地归德和宋家集赶去渡口码头,就是山东了!

他好报捷河南奏凯。

万一长毛不济,下了河,就是命该如此,自己真就大功告成了。可谓,四两拨千斤,并非是要你死我活血战不可。

北伐天军前锋在黄河南岸宋家集,后卫在归德城,地势不利,面河背水,只要清军分隔两地,一部突进,林凤祥可不得下河喂鱼?

这陆巡抚的想法不错,只是其本身经历尚浅,见过鸦片战争,据说还主战,没上过阵。

突得此良机,谁也不肯放过。

是我也得出手试水,过招求功。

其他的,也都被这陆巡抚算死了——

对方两万,还有许多是妇孺;

自己两万,可都是真兵将,个对个在河牙子上摔跤都赢定了;

即便上阵失利,后面归德、开封那么大,多的是地方跑;

有地可走,何惧之有?

反观这边,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朱锡琨等人,除为战场老将外,还有什么可说的?

林凤祥、李开芳,临河羡舟,还被对岸一把火燎得不行,又寻船不得,一个个都着急上火,心急如焚。

欲走还留,突见这陆巡抚兀自列阵上来,求功心急,于是满腔的郁闷一下有了出口——全怼在了这阴阳先生头上。

6月14日中午时分,在归德城内的后卫吉文元部,首先被清军大炮轰击,被分割在外。

陆应穀自率中军上万人,扑向宋家集,驱赶林李二部入刘家口码头,或下河喂鱼。

天军先锋,李开芳部在刘家口码头,林凤祥部在宋家集,反正都过不去河,就整个倒转阵型,合力对付扑上来的陆应穀中军——

宋家集正面,列阵接战陆应穀中军,立即炮声隆隆,双方前军你来我往捉对厮杀。

清军炮火虽猛,抢得上风,但厮杀稍弱,一再被推出集外,进展受阻。

正待前军整队再进之时,侧翼杀出一股天军,直奔清军炮兵而去。

这是转进的李开芳部前锋。

陆应穀正想再攻一把集内,没想集内长毛全都扑了出来——

对方万人冲锋,自己炮兵失效,清军一下就垮了,被撵出了宋家集。

吉文元、朱锡琨在后面守城,本来很被动,结果大受鼓舞——出城野战,与林李二部对进。

陆应穀本人也陷入两面夹击之中,慌忙斜出逃命。

吉文元、朱锡琨两部蹑足直追,趁机反冲出去三十多里,杀得清军尸横遍野!

林凤祥事后战报——

吉文元、朱锡琨各统兵向前追杀三十里之遥,不见妖踪胜回,满坡死妖如蓆,约杀得妖二千有余,所有号衣系山东、甘肃、湖北三处之妖。

得马骡五百余匹;

得红粉又有二万余斤;

铁炮无计其数;

牛车壹百有余架。

结果,陆应穀不仅没有收复归德,还成了天军的运输大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