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0168章 三大谜团

镇江战役,实际是鸦片战争的最后一战,英军付出了开战以来的最大代价。

镇江驻防八旗,赢得了英军的高度评价:英勇顽强,血战到底!

而绿营清军一触即溃已成习惯,英军评价一点都不高,最高的依然还是:1841年3月广东开战的陈连升父子营兵。

后来就乏善可陈了,尽管不少英雄。

让我们来看看镇江战役双方的伤亡数字,先看英军的,具体如下——

璞鼎查英军伤亡:共计169人,其中,海军24人、陆军145名,再细分为:

巴加海军:阵亡3人、负伤21人,其中,军官1死4伤、船兵0死15伤、水兵2死2伤、后勤兵3死21伤。

郭富陆军:阵亡33人、负伤109人、失踪3人,其中,军官3死11伤、准士官0死1伤、军士2死4伤、鼓手0死1伤1失踪、士兵28死91伤2失踪、后勤兵0死1伤。

实际被清军霰弹直接喷死的,只有5人,大部因天气酷热难当中暑而死,仅新到的皇家陆军98团热死的近20人,12人还是原地倒毙。

后在镇江驻扎期间,98团又因霍乱流行倒毙40人,战斗力大减,当然这是后话了。

很明显,陆军伤亡要远远高于海军,海军就没怎么参战,方案上就一个理查兹水兵团、一艘奥克兰号轮船。

实际呢,连旗舰皋华丽号都上了。

而且,功克了镇江城3个门:西门、东北门、南门,为数不少。

不知为什么,其他的二三十艘火力强大的战轮均未出动,任凭陆军自身悉数力战。

我想,这应当是巴加郭富私人关系不睦、而璞鼎查身为总司令偏又不管、只顾丫的饮茶聊天所致。

要是陆军万一没拼过京口八旗,打输了的话,还不知这仨司令怎样追究和推诿责任呢?

这也是镇江战役的第一大谜团。

好了,让我们再来看看:清军的伤亡,当然更为惨重。

首先,镇江驻防八旗官兵1600人,含400青州八旗,基本阵亡、痛死、自杀殆尽,只有少数侥幸活了下来!

从美人伊章京副都统海龄大人,到小小的戈石马亲兵走卒,均表现出了血战到底的气概,不肯苟活,伤亡率高达30%。

据茅海建前辈解密档案:清军伤亡共计571人,其中,阵亡239人、负伤264人、失踪68人。

镇江八旗具体的伤亡数字,如下——

1185名京口八旗:战死170人、负伤161人、失踪24人;

400名青州八旗:战死55人、负伤65人、失踪24人。

而绿营兵2700人,仅战死14人、负伤38人、失踪20人,还包含了镇江、湖北、四川、河南、江西5部绿营兵的数字,伤亡率仅为16%。

据说,道光大爷当年看到这两份数字,禁不住挥毫批下御笔:“不愧朕之满洲官兵,深堪悯恻。”

十二个鲜红大字,加一逗一句俩标点。

总之,中英双方伤亡为,5719,清军输了,镇江丢了,但输得不是很惨,并没有被全歼,还可以再战。

如果包括京口八旗家属的节烈,中方死亡2000人恐怕还挡不住,损失就大了!

说到这,不得不追究一下:

英军为什么要一边作战,一边还尽力抢救那些濒死的旗人家属子女?

他们到底从套索、刀枪、毒药、井里抢下多少无辜的性命?

也许是已有乍浦的震惊,不想再受到良知的谴责,所以才会在镇江边打边出手救人,毕竟英军是文明人,自以为,有一套文明战争的文明法则。

但是,据英军亲历传记,抢救行动仅限英军锋线上的少数老兵,也只是尽力抢救自己枪口下的旗人家属子女。

假如家属持有家伙拒俘,照样会被当场击毙。

这些参加过乍浦旗人社区作战的英国陆军老兵,早在镇江郊外的作战中就知道,又遇上了驻防八旗。

在登城战斗时,所有的英军海陆各团都知道遇上了强敌,连巴加都亲自带人增援上去了,打破了英国海陆军素来贯有的畛域。

鏖战街垒的时候,郭富曾命令重伤被俘的白须副将下令体面的投降,遭到沉默拒绝。

陆军老兵们就知道,旗人社区内是怎么回事了,而海军水兵们已从另一头爬墙进社区去了!

惊讶之后,也是边打边救人,因为没见过,虽然水兵陆战团的声誉向来很差,自以为出手很黑很狠。

比起驻防八旗来,就不算啥的了!

当然,被抢下的妇女倒追拼命,也就自顾抱头鼠窜,拉倒了!

大部分英军并没有这样的人道行为,而是任由她们在眼前上吊、跳井、服毒,或在校场上互相砍杀死去。

英军毕竟是敌人,咱自家要死,他还会不让?不是太过分了吧!

所以,可以肯定,英军实际抢救下来的人并不多。

到底有多少?其实不知道。

这就算是英军的第二大谜团吧。

写到这,突然想起京口美人伊章京海龄大人,是怎么战死的?

自己竟然从头到尾、战役打完也没写到他,更无明确的归宿交代,还好意思在此夸夸其谈,真是岂有此理!

好吧,这就补上。

关于海大人的死,最后的归宿,有多种版本和传说——

中方资料,一般只提他战死或者战败自杀,参考乍浦副都统长喜负伤而死、佐领隆福为战败自杀,镇江海龄大人这两种壮烈法,都是可以接受的正常结局。

还有,镇江民间传说,海大人其实在临战肃奸时,就已被城内汉奸真的刺杀或毒死了!

等于说,肃奸把自己也肃掉了!

鉴于当时已是临战状态,将领都是严加保卫的,更别说海大人了!

这则民间传说,应该是,不可能发生或不可能成功的事。

传说毕竟是传说,恨又能代表啥,究为无据。

还有更离奇的说法是,南运河西岸的绿营汉兵,整日听到对岸城里的枪声不绝,激于狭隘的汉人观念,夜里渡过运河来报复海大人。

要大打一场内部战争!

无奈上岸后被西门城上旗兵识破,拒之门外不让进城,如不返回就开炮轰,只好忍气吞声撤回西岸。

这就更是近乎瞎说了,绿营竟然会为族群动感情,进而动手?

不顾军法?不顾身家?

也太不了解清军的兵户制了吧?

海龄大人,是不是重伤在身被英军俘获、抬出去见了郭富的那位老将军呢?

被俘的旗兵都指认否定是海龄大人,而是在前锋线上督战的副将大人,当夜即伤重而死。

那海龄大人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倒是郭富帮闲副官、英军18团掷弹兵连中尉军官alexanderrray穆瑞,著有本doingsinchina《在华战役记》,他说——

镇江城内巷战开始时,海龄大人就带着亲兵回到了家里,他的全家人——不论大小、男女、老少都已按照吩咐坐在了火药罐堆上!

海龄大人进门,就立即坐了上去。

然后,叫亲兵从门外点火,亲兵有些犹豫,试了几次都下不去手。

海龄大人便在屋内大吼起来,“你就个叛徒,球样,连这事都做不了!”

亲兵只好闭着眼睛点了导火线,轰的一下,他的全家都被烧死了。

亲兵是留下来收尸的,但海大人一家尸骨烧了好一阵,无法及时收尸。

亲兵还听到了从侧面上来的英军水兵动静,赶紧躲了起来。

后来,英军到处寻找海大人尸体,找不到,倒是把他的亲兵给搜出来了。

在英军的盘问下,亲兵要求英军答应让他收尸,才前往现场辨认尸骨。

海大人尸骨已经烧毁了大半截,只剩得股骨一节……

这是亲兵自己说的,英军也全部相信了,那节股骨就是镇江八旗最高指挥官的遗体。

像这样残缺不全的名将遗骨,还有关天培大人。

该名亲兵,随身还带有海龄大人和皇阿玛之间的奏折档案,被带到璞总指挥舰上,全被英军数大翻译加班加点抢译出来,因此也掌握了大爷的许多情况……

英军还缴获镇江官仓银库6万两纹银,以及封存的鸦片蜡丸几大箱。

这是海大人的可信结局,也是镇江战役中唯一有答案、可以互相应证的一大谜团。

后来,英军大部在镇江停留一周时间,补充、休整,掩埋双方尸体,算是进军南京途中非常宝贵的小憩了……

英军大队愿意在镇江停上一周时间,也是想验证掐断长江运河运输线,会不会给帝都带来经济崩溃?

大爷会不会提前来求和?!

然而,一连多日都不见有啥商船经过,结果连鬼影都没见着,也就甘心离开了。

可见,当初的小艾的核心战略目标——占领镇江,封锁南北运河与长江,天朝上国就会自动停摆屈服,纯属虚幻的想象!

他是把南北运河、东西长江都当成珠江了,以为帝都也像广州十三行口岸那样,离不开水上航运呢……

掐断运河,没用,这是英军在镇江战役后才找到的战略答案。

7月28日一早,英军小部第二旅被留守镇江,大部队继续向扬子江上游的南京开进。

还是按原先的五大纵队顺序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