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九集江宁 第0172章 兵临城下

江宁南京,在镇江上游200里,英军已跑了三分之二,还剩三分之一。

牛鉴回到南京后,不敢向大爷再要援兵,大打出手!

南京已不是沿海花边了,在内陆大战,锦绣金陵——江宁,必然毁于一旦,就不再是海边闹闹,放放花炮了。

上过战场的牛大人已经不敢再吹,夸口英夷每回就登陆百儿八十、不难对付的高调——

枪炮是很有说服力的,要不是巴加宝山那通延伸炮火的盲打,他还会是大爷眼里的愚公形象,总是有些底气的,已经被整漏干瘪了。

但在镇江奉调的清军,均在来江宁路上,包括镇江的绿营败兵,都在向南京城集中靠拢。

南京城,大清官方地名江宁,两江总督驻地,依然是八旗驻防,加上城郊绿营援兵,还是可以来一场类似镇江战役的南京保卫战,彰显英雄豪气!

但是,英夷的规模90艘舰船轮和22000人,尽管未全部投放镇江,牛大人还是预先知道了,自己的大限来临——

不死在英夷手里,就死在大爷手中!

大清律例——失城者斩!

像余步云那样的为老不尊,72岁还没死在战场,只好伏在法场上了!

南京哪会像沿海小岛、边地重镇、小县城那么好说话?只要您让大爷愿闻其详,也许还可勖以再战,戴罪立功。

但在内陆南京,就绝无可能了!

南京,五朝古都,丢了,绝对没命。

咋办?牛大人死了好些脑细胞。

既然大军来不及,只好自己想办法了,再次下令沿江各镇都司,继续派人在两岸突出位置大摆毒菜麻药蒙汗阵——

要坚决放倒一批好酒贪杯、管不住自己嘴巴的英军。

“咱们走着瞧好了,你大炮厉害,咱毒性也不赖,不麻翻你几个,认不得你牛大爷!”

牛大人打仗到这步田地,除了下毒以外已毫无办法了。

但英军在镇江之前就已明令禁止,任何人擅自取食这些天上掉下来的大餐,加上军中病疫流传常死人,不想成为异乡冤魂的,都得自我约束,不许取!

忍住哈喇子,不要流出来。

就是巴加郭富,吃的也不好,有时也饥肠辘辘,但得做出表率,不然队伍就乱套了,能不能打上仗,还是回事——

古今中外,许多百战劲旅、杀场精英,都不是打垮的,而是饿垮的。

这方面的例子就太多了,不胜枚举,以后将接触到不少生动实例。

虽然两岸各地毒阵很大,但经过陈志刚点拨的巴加郭富,硬是抵住了沿岸美味佳肴的诱惑,任哈喇子飞,也不去想它!

所以,毒阵场面虽然可观,但实际效果不大。

客观的说:没有。

但是,牛大人仍然不放弃这种做法,就像水上的火筏战术一样,成了心理上的依赖。

许多明知失效而继续使用的措施,甚至包括秘诀密码在内,都无法改变或者不愿改变。

这种傻傻的事情,中外军事史上都有,要升级换代,不是那么容易的,往往得整个族群的创新能力超群。

否则,就只能继续如此心理安慰。

牛大人在无奈的同时,也给大爷上奏坦陈:英夷不按套路出牌,已陷镇江,灭绝全城生灵,继而近逼江宁南京;

奕经大军由浙而来,缓不济急,前锋太少,不敷阻拦;

伏望大爷运筹帷幄,早下决断,臣万死不辞。

结果,把皮球直接抱给了大爷!

前面已经说过,大爷的战略战术就是:前面死堵,后面扯腿,现在是前面已空,都落到后面去了!

咱们的清军,打,打不过别人,跑,也跑不过别人,放火放毒,也没啥用!

如何是好?

大爷当初把大军都调去了浙东,现在要扯回来江苏,守内地南京,时间太匆匆。

齐胜、刘允孝两人三支前锋,在镇江就落了下风,连人数都不如对手多。

这对主场作战的清军,已经不可思议了,情况罕见。

要等奕经主力上来,黄花菜都凉了!

再说,奕经将军已不是从前的扬威将军了,洋人的德行他早已领教够了,一点都不急不躁,根本就不想跑到这前头,其实是身后来挨炮。

啥连续作战、不惧牺牲、再立新功,与他再也没有半点瓜葛了!

在本土作战,天军人马反而不如敌人多,奇怪吧?

大爷接了皮球,辗转反侧半宿,东西宫中都无法成眠,便起身捏了俩阄子——

“去!”往毯子上一抛。

决策就交付给了上苍。

“着!”

大爷磨蹭半天,闭着双目摸起一阄。

“呔!”

睁眼一看,啥字都没,便听从心的召唤——和了。

要是还睡不着,这人就苦大了!

第二天早晨,勤勉的大爷起不来了,一直睡到中午,日头当空照,不光晒着屁股连哪儿都晒到了才爬起来。

盥洗一通,吃了俩鸡蛋灌饼,就上朝去了。

七月二十三日,转移到丹阳的耆英伊里布使团,接到大爷字迹潦草的最新命令——你俩勿得再犹疑,要坚决羁縻。

“老布,咱俩分分合合都几回了,啥时犹豫过?恐怕天要变啊!”

耆英刚恢复钦差半来月,还是拿不住大爷脾气,怕死翘翘的。

“耆大人,估计皇阿玛也没得主张了,您就大胆干好了!”“

伊里布不知是身体原因还是天气原因,大半只能躺着坐轿,连马背也爬不上去了。

”现在,我就羡慕志刚,咋就又把马跑死了两匹?”

“您那张管家啥时候到?”

耆大人估摸着自己真要出马了。

“早该到了,还没见影呢!”

伊里布也答不上来,“叫驿站上帮催催,家伙不高兴,慢得要死。”

现在,英军的动态,也成了耆英使团关心的头等大事,假如还不能扯住英夷后腿,让他们把江宁南京打个稀巴烂,恐怕就不光是前面牛总督的责任了。

从此,南京的安危,也是而且首先是,耆英大人的责任了!

所以,大爷的新圣旨,虽然不再是解散他的使团,但也不是什么好事。

但是,大爷还是交代牛鉴,随时加强防备,应对英军的突然袭击,不得畏缩不前,在洋夷的武力要挟面前丢人现眼。

至此,大爷算是明白自己看走眼了,牛总督根本就不是奕经、裕谦、颜伯焘、邓廷桢、林则徐这类给自个找出路的人。

牛鉴会把难题直接塞给上级,哪怕是大爷,这是干将们都做不出来的!

大爷精挑细选出来的牛大人,关键时刻掉了链子,把问题竹筒倒豆子,加速了大爷的最后妥协。

英军一下钻到扬子江里、镇江之上,算是到了无人之境,阻挡他们前进的,依然只有河底的泥沙、航道中的暗礁,以及两岸的滩涂等自然灾害。

野战的清军都落到下游、沿海去了。

偌大的南京除了城内的江宁八旗、绿营2000人、镇江败退下来的齐刘两部2600人外就没有别的了!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是武人用兵原则,其实文人也有类似的说法,叫什么:出人意外,还应在情理之中。

都只是要抢先几步而已!

假如您真发兵到深山老林、鸟不拉屎的地方,看看满朝文武谁会搭理你?

司塔林号6、伯劳弗号6两只小虾米和弗莱杰森大螃蟹,依然担当尖兵,在前探路。

镇江以上的扬子江因为一下没了南北运河的汇入,江面进一步收窄,不少地段只有一两百米宽,急流处还好,只要对付岸上有无动静就行了。

麻烦的是,有些江面水流平缓,但航道并不明显——

中心线看似可行,其实还得重新测量深度,探出最深处开辟新航道,放上浮标,供后面的舰队通过。

英军五支舰队,依然按原先的顺序艰难前进,好在轮船充足,内河航行也积累了些从未有过的经验,慢慢的有些适应这样那样的意外出现了。

冲在前面位置的巴加司令已不再骂娘,大不了摇摇头,两手一摊,理查兹舰长自然会鸣笛,就近呼叫轮船前来拉拽。

郭富因为在镇江直接热死了十七八条好汉,有些忧心忡忡,心神不定。

一看就是,被镇江八旗拼得没了过去的那股杀气,只要不掉队,走快走慢没甚关系。

说实话,连他这位陆军司令也厌战了!

但是他现在是总司令,怎可放弃自己选的目标南京?

回想当初与小艾作对,非得要处处动手打服清军才称心如意,也是够可以的了,他恨不得今天就签约,明天就回国休假!

银子要不要都没多大关系……

从镇江到下关200里水路,五支舰队又走了近半个月,从吴淞口算起整整用了42天时间。

合一个月又十二天,终于跑完扬子江600里,兵临南京城下。

璞鼎查皋华丽号74、巴加伯蓝瀚号74一到南京,就一字排开在下关码头外,横着炮口朝向城内和紫荆山,日日喊打喊杀!

牛鉴吓得天天派人送好吃的上去。

其实,弗莱吉森号8月3日就到了下关江面,顿时震动了整个江宁——南京。

真要轰城,根本轮不着两艘司令舰上,就是摆给牛大人看的!

不过牛大人早已痛定思痛,装出有失远迎的模样,直接试出了英军的态度——

摆谱、装逼,就想要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