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0232章 大湟江口之战

江口墟的陷落,震撼了整个广西。

江口墟,号称“小梧州”,商业发达,水上交通十分便利——

所在的大湟江口,属西江中游浔江,有大鹏河、三连河、罗蛟河、紫荆河四条支流汇入,东下可达平南、梧州、广州;西上,经黔江可通武宣、象州、柳州;经郁江可达贵县、横县、南宁。

这下,轮到洪天王想不到了:对手向荣也不打算过这猪年,说啥新年快乐呀!恭喜发财丫,红包拿来丫!

要说,也得看看啥年份呀?辛亥年,您还要快乐,真是俗得可以额!

天军把住江口墟水陆两端,在墟内放假狂欢!

男营女馆门前,人头攒动,男欢女叫,啥年不年的,抓紧过就是了!

有些人始终搞不明白,后来颁布的天历为啥比夏历早个一两周,还在那装逼说依据阳历啥的!

依据阳历就不是早一两周,而是早半个月了!

看明白了,天历的依据,就在这江口墟的胜利,也没能让天王老子过上真正的新年!

因为仅仅一天,实际只乐了半天,1月14日下午,广西新提督、湘西蛮子向荣,就领着一万多人马蹑足追来了,而且立即展开水陆两路进攻。

江口墟就不再适合天军停留了。

“妈的,老子叫你过年!”

向荣上任刚两个月不到,就天天跟着这天王屁股后面赶路了,实在是对洪秀全尚地会怀恨在心,变态得非常厉害——

"妈的,给老子轰!给他们听听老子的鞭炮!"

向荣人马还是不敢贸然进去,不论陆上还是水上,先向墟内放一通通混江龙炮火,再说其他的吧——

轰!再轰!!轰轰轰!!!

“妈的,到底谁不让谁过年呀?”

前营地王冯云山见向荣个贼流氓,进不来也不让人安乐,传令——注意了,躲着点炮,人进来就给我往死里戳!

此时,天军占领江口墟,无疑是有沿江东下之意,但下游梧州一带徐广缙在那坐镇,集中收拾广马、水马,还有凌十八,堵死了去广州的水津、要隘,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连广马、水马们都被撵到广西这边来了,更何况要到广东那边去!

这向荣大人,虚岁正好六十,老于行伍了,蹑足而来,拔地而起,看似蛮横不讲道理,其实留了个心眼,只在天军背后、屁股上放炮,猛轰,死咬。

意思,是再明白不过了——

就是要撵天军下西江,马上赶去广东,他就可以向咸大爷告捷了!

不用像前任巡抚郑祖琛、提督跟孙子似的,把个网红徐广缙大人供着,任他撵粤匪入桂来捣乱,还替他兜着,结果自己让大爷骂得要死,轮了个遍。

这向荣不同,是兵家就只管剿匪,不管两广关系如何,不理会标杆人物徐广缙,什么总督不总督的,不能你整天吃香喝辣,我就活该吃苦受罪,天生贱货!

所以,手握大军的向提督,也只是咬天军屁股而已,假如得逞,天军不久就将从广西消失殆尽。

大不了与徐广缙两头夹击,天军也就在两广交界处左右完蛋了。

万一没完的话,也要两广共同承担,不必只苦逼广西自己。

照向提督的打法,天军也就是两广的事,顶多一年就搞定!

后来,徐广缙和向荣两人都没法交差,就公开互相指责、对咬起来,搞得咸大爷一下撸这个,一下骂那个,总体而言,徐广缙笔力远超这向荣,处于上风。

有人替向荣几上几下叫屈,也是吃饱了撑的,难道不知道徐广缙在咸大爷心中的地位么?竟然敢咬先进标杆人物,岂不是向蛮子自找的么?

其实,两人的嘴炮对轰再猛,也没有真正的对手——天军的势头猛,全都给逼疯下不来台了!这才是笔战的实质、互喷的底蕴。

偏这时候的天军刚组建不久,没有水军,只是收留了些水马队伍,不可能全都走水路下广东,只好硬着头皮跟向荣打陆战,向东向西还不一定,也有可能向北,朝南都不一定。

谁敢保证,天军也听你向提督的?

但是,两军的确已经碰到了一起,必有一战,一决高下,是真的。

天军还有没有来时的好运气?就真不好说了!

此时的天军,还真是起义军,除了步卒速度快以外,炮都没两门,火枪也少的可怜,怎么与向蛮子过招还是个问题。

向提督水陆过万,天军总数两三万,其实阵营就三千,优劣势是十分明显的。

看菜吃饭,兵家abc,要死打硬拼吃掉官军,是不可能的。

有关双方在大蝗江口圩过招的记载,是相当矛盾混乱的,采信谁都不太合适,可能都太勇猛无匹了,还真实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双方的一致之处,只是战斗的地点——牛排山,向荣说,仅在此就斩杀天军一千多,虏获两千多,天军阵营就这么多,全让他一次搞定了!后面的天军又是哪来的?

天军则是间接资料,说一流军事家杨秀清亲自指挥,大旗一挥,五路人马全对着陆路口列队冲杀,直接就出去了!

照这说法,拍出电影来,双方的效果都不错!

仗各打各的,战果各记各的,都完全说得过去。

所以,牛排山大捷,仅资料上看,不知是哪一方取得的!

假如战争是这样可以交代过去的,就太好了,就不用什么军事鸟学了!

有则民间传说,不见于正史,倒有点实在的军事意义,说天军在牛排山巧胜了向荣骑兵,而且是杨宣娇的女营起了关键作用。

既然是传说,听听也无妨——

说是有一支来归的广马队伍,被屁股后向荣的大炮气势震慑,自行出圩去投降官军。

这点上,天王的确是任其来去自由的,但是杨宣娇不干,带着自己的女营人马去追。

但是,人没追回来,却看中了经过的牛排山地形,埋伏了下来!

山上长满了竹子,杨宣娇就请村民帮编了许多新猪笼,隐藏在山下的草坪中,摆了个猪笼阵。

牛排山,在江口墟的陆上,顺着陆路的方向,山麓有条小溪。

向荣陆师先头骑兵,顺道进入,只见山麓几个红衣村姑,在砍柴唱山歌——

哎——唉——

山顶有花山脚香唻,桥下有水桥面凉额。

心中有了不平事耶,山歌如火出胸膛唉。

…………

先头骑兵一听便欲火中烧,放马奔过去,想来个老鹰抓鸡,岂料几个红衣村姑转眼就往山上跑。

骑兵们一看,就更舍不得了,纵马就追。

岂料刚踏过小溪,山顶一声棒子响,几百大脚板女兵瞬间从侧面扑下山来,个个大刀长枪明晃晃的。

“不好,撤!”骑兵们终于醒了,调转马头下山,结果跑进了猪笼阵中,不少马蹄踏进了猪笼中,跑不起来了!

被赶上来的女兵砍断马腿,杀翻不少,只有少数佼佼者狼狈逃回。

这似乎是牛排山大捷的作战细节,可见向荣在牛排山至少是输了第一回合的。

江口墟过招,还有第二战场——屈甲江码头,浔州知府刘继祖与水师在此登陆上岸,进扑江口墟侧翼。

没走几步就闯进了天军土雷正中,被炸得人仰马翻,继而又被天军截住退路掩杀,死伤惨重。

水师登陆作战亦遭失败。

两仗下来,清军守备王崇山、千总汤成光,及所部300余人被击毙。

向荣自奏:诱敌出战,取得大胜,即便真实,也应当在这两次失败之后,天军年后撤出江口墟过程中发生的战斗。

如果不是天军自动向西打出江口墟、坚守墟中的话,向荣主动诱敌出战,运动歼敌,谈和容易。

为什么采用民间传说,也不用向提督的奏报,主要是传说的内容,符合起义军的实际装备水平和战术特点。

以弱胜强,主要靠战术,而不是现有装备,像神剧那样旗帜一挥,排炮齐鸣,火枪阵阵,官军可以,义军不行。天军基本是冷兵器,而且基本是自制的——

还在查封拜上帝会阶段,官府就注意两点:是否聚会传教?是否设有铁匠铺?

天军的锐利武器,主要是军队建制、训练不同,不在武器方面,铁匠铺能出什么先进武器,能造炮?铸造炮弹?

至于天军自制土雷,是可以相信的,在团方期间,团方令中即有一条——要设法多买多藏红粉。

红粉,在此不是化妆品,也不指代年轻漂亮的女子,而是那个年代的火药或配药,不是现代的黑火药。

用火药制造土炸药,在民间不是什么秘密,一硝二磺三木炭,天军中供暖出身的人就实在太多了!

向荣的战果,按天朝奏折的惯例,除他自报以外,还由钦差大臣李星沅奏报给咸大爷,还有李星沅的对家代理巡抚周天爵的奏报,难免夸大不实。

年轻的咸大爷,自可以从这并不和谐的三人奏折中,看出实际问题来。

就咸大爷那理学家的德行、新立年号的大好时节,不写点壮观的战果,岂不是为难自己的大好前程、跟自己过不去吗?

这样的捷报,咱们可是领教不少的了。

可以肯定,向荣所报的这次战果,是在天军退出江口墟之后,在追剿转移途中的天军取得的,毕竟天军是在初战阶段,有大量的老少营不具备战斗力,损失较大,在所难免。

二月初六,即1851年3月8日,天军水陆并退,多路转移,前锋进抵桂平西边的武宣县东南三里墟,天军在东乡开设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