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军撤走,清军其实是知道的,尤其是胜保,巴不得天军一日走光,自己又好报捷了!
29日,怀庆城围卒解,共历两个月差两天,城内除老弱病残有饿死外,并未出现大量饿死现象。
这主要得益于——
城内有个十顷大池,长满了荷花、荷叶、莲藕;
余炳焘知府的足智多谋、率先垂范和同甘共苦;
城外胜保部队的感同身受、别出心裁与积极施救。
8月28日,天历七月二十八,北伐军一夜撤围,从怀庆城西北遁走,沿沁河右岸前行。
两天后的9月1日,穿王屋山,过邵原关,进入山西平阳境内,算是彻底结束了怀庆战役。
虽然对山西平阳来说,灾难才开始,但对河南怀庆来说,两个月的苦难终于到了头。
对于战役中的清军来说,确是个巨大胜利,三件大好事——
怀庆府解围,全境平复;
讷尔经额可以奏报,长毛被驱离河南,亡命山西,帝都更加安全保险了;
胜保可以奏报,又歼敌多少,收复河南全境了!
而天军奋战怀庆两月,内不能破城,外不能破围,只能按照清军预留的路径撤退,无疑是失败了!
普通人说天军北伐,能提到怀庆围困战的,就已不错。
能揭示,怀庆围困战之于北伐大业的意义,就是专家学者了!
能指出,怀庆围困战失利,就是北伐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著名战略家了!
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三大部渡河之艰难,已经超越了普通人的想象,非常不易才上到北岸怀庆,为什么非要攻克怀庆城不可?
难道过了河的战略就不再是钻隙疾进了?
非得在此攻坚两月的目的,到底为了什么?
已经有人指出,讷尔经额城外清军不能识破林凤祥的脱逃诡计,断送了余知府的对手成果,也为自己后来的措手不及埋下了伏笔。
但是,林凤祥北伐军又从这两个月的怀庆战役中捞到了什么?丧失了什么?
这是相当多粉丝关注的问题,因为此举甚为怪异——让北伐军行动前后判若两人。
弄清该问题,有助于揭示北伐军最终失败的根源,了结由来已久的纷争。
该类纷争,甚为常见,可见好讼之徒多如牛毛,不值一哂。
林李二人当时怎么想的,已无从得知,但可以推测一二——
为什么打怀庆?
如前所说,怀庆府是豫西一大府,市容相当繁华,民生众多,物阜粮丰,声名在外。
还有一个特产,就是军火生产地,占领该地即可长久维持。
而不是上面说的,仅仅只是休整补充歇歇脚,吃吃喝喝就开拔。
否则,难以解释,北伐军如此钟情此地只为了暂时享受,而置北伐终极目标于不顾。
如是歇歇脚,在龙口绝招不能奏效之后就应该走了,而不应该围城继续纠缠不清。
爆破不成时,如果北伐军舍怀庆而去,战略主动权还是主动的,行动也相当自由——
即便要打怀庆歇脚,不克之后也应该放弃走了,如此回归正北,才是北伐正路。
我们假设,林凤祥李开芳并不明白这条北伐回归路,才这么要与怀庆府过不去的。
他们的本意,是在北伐军回归正北直隶的路上正面迎击和侧翼拦截。
而且,讷尔经额身后还有二线配置,就是帝都京畿了!
守卫京畿的是,僧格林沁及其蒙满八旗各部。
只因北伐军并未如此回归前往,讷尔经额一线才前扑到怀庆,形成所谓的城外援军主力。
胜保部才是怀庆府的真正援军,他们是黄河北岸沿线随防对战北伐军的专职河防军。
假如林凤祥不恋怀庆府,本身回归或抓紧回归的话,胜保部已是被超越过去了的,只能在北伐军的后面尾随,出了河南的话,才算是援军。
至于山西、陕甘援军,才是怀庆被围后被调来解围的,却被讷尔经额和胜保俩调至西北、西南协防自己的侧翼——
就是要围三缺一,放开西面让天军西去,免得东进直隶,威胁帝都安全。
可以说这三省的援军,是最冤枉的,把长毛往自己境内打!
不打还不行!
就是怀庆府继续被围困,也比北伐军回归东进北伐要强多了!
这也是讷尔经额不热衷解围、胜保却热衷解围的原因。
对胜保河防军来说,哪怕北伐军到了直隶,他都可以说解脱了!
所以,怀庆一役,清军的总体战略目标,各自的利益,甚至心怀鬼胎,都是十分清楚的!
相比之下,具有明确北伐目标的天军行动,反而原地止步,一再深陷怀庆泥潭,不能自拔,甚至一塌糊涂得可以。
所以,是天军自己要与怀庆过不去,不惜代价和时间,也要对耗下去。
可惜,林凤祥李开芳真的没有走的意思,非要下城不可!
天军资料自身残缺不全,所说不多,后世在这方面倒是不少的,可资借鉴——
但不太可能避开或击溃僧格林沁的京畿二线大军,难免恶战一场或数场。
对于风格迥异的两军来说,大战数场,结局还一时难以预料。
但至少是,天军将浪费在中途怀庆的两个月宝贵夏日,用在了直隶或京畿,避免了后来发生的种种因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不适应。
也就是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冬季等等。
这也是专家说的,怀庆之战是北伐军最终失败的根源,当然真正的北伐并没有说的这么简单,但这说的,无不都有利于北伐。
为什么林凤祥该进不进?
是连这道理都不懂么?
不见得。
据史料透露,导致北伐军原地不动的原因,是下列这些事情——
1、林凤祥继朱仙镇汇报天京只忧粮食之后不久,应该就在肯定能过河时,又派了两名使者回天京汇报。
二人姓名,分别为,朱增发、严光导,其实这些使者均未到达天京,中途就已落入敌手了。
所以,洪秀全、杨秀清二王都未看到林凤祥的这几份汇报。
其中,朱严二人回京,是向天国请求调派大军前来的!
可以断定,北伐军在怀庆期间,真正的目的并非作战,或者围城,而是中途停顿,等待天国派出北伐大军的。
因为使者被截,任务落空而失败,最终才没有再等下去,撤退去了山西。
即使杨秀清收到没收到这些报告,心里也是明白北伐仅靠林李五军是不够的——
因为西征同时进行,而且未能攻克南昌,杨秀清踅摸一遍下来,只得继续命令扬州林凤祥余部曾立昌再进北伐。
反而导致扬州三河大战,仗虽赢了,扬州却丢了,连镇江也陷入连战状态。
杨秀清再无法派出大军前往北伐。
林凤祥李开芳只有继续想办法,独自北伐了!
2、与普通说法不同,林李吉五军三万人,都只是北伐前锋,并不是北伐主力,并没有攻克帝都的作战任务。
这是李开芳后来说的,他们只是北伐开路先锋,进军目标并不是占领帝都。
由此判断,北伐军在怀庆的目的,不是等待北伐大军,就是要把帝都及其附近的清军吸引过来,让北伐大军再进,直扑帝都,达到夺取帝都的目标。
但是,因为天国没有组织起北伐大军而落空,使得怀庆战役显得无厘头,纯属逞能围城,浪费宝贵的时间。
3、西征尽管只比北伐晚半个月进行,但有根据表明,西征的根本目的,就是在安徽湖北一带组织起北伐大军,开赴河南,再向北发展,最终攻克帝都。
可见,天国天军的北伐、西征两大战略行动,至此都走样得不要不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