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用在裕战神身上也是十分确切的!
英军之所以,敢从他修筑的雄伟工程正面切入,而不是他想的——
英夷会避开正面炮火,从他故意弱化的两端侧翼上来,是因为英军通过连日火力侦察,发现了他在正面工事上的真正遗漏——
原来,在他土牛防线的正对面、核心阵地东岳山震远炮台的外斜角,还有两个不远不近的小岛没有丝毫设防——
名叫,大小五奎山岛。
巴加海军少将,将皋华丽74横放在震远炮台对面,并不是要单打独斗!
而是,要用轮船西索斯迪斯号运输马德拉斯炮兵队上岛,架设陆军野战炮。
该战术,英军在虎门二线上下横档岛上已经用过,关大人在上横档岛上叠床架屋修了三座大炮台,但是却任下横档岛在不远处敞着!
尽管下横档岛也在镇远炮台火力覆盖之下,只是英军行动的先后顺序不同罢了——
有炮火覆盖,就先攻炮台,再进入;
无炮火覆盖,就直接进入。
这裕战神也是一样,在土牛防线上尽善尽美,却任前面的两个小岛——大小五奎山岛在那空着!
这些看似完美的防线,在英军眼里却是门洞大开,不论是伯麦还是巴加,都把他们从密密麻麻的炮口群下找了出来!
所以,不得不承认英军当时的战术水平,高于天朝的优秀将领们。
当然,这也说明英军的军事理论高于清军。
理论,在没有用到之前,都是死沉死沉的,球用没有,要过招了也不一定能用上,这也是许多非军事家的将领实际存在的原因!
而要一招制敌,则舍此不可!!
所以,有军事理论指导的军队,是不可小觑的,在战场上遇到,不能完全一厢情愿认为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一定还要有预案!
还好,对面的定海总兵葛云飞,看到英军找到了自己的死穴,没有像关大人、琦大人、颜总督那样主动派人去试探谋和,有骨气!
可以断定——
土牛防线上的炮台,主动发炮轰击了大小五奎山岛,但轰没轰翻英军5顶帐篷、轰死他们10多人呢?
的确是个问题——
大小五奎山岛,没有设炮防卫,原因不外两种——
一、土牛火炮的射程可以覆盖,无须设防;
二、土牛火炮射程不够,被主观忽视了。
究其原因,应是第二个。
你的炮打不过去,别人的炮也打不过来吗?
即使土牛火炮的射程够,可以覆盖,那皋华丽74横在南水道上也不是吹风的!
要摧毁土牛当面炮火,甚至核心阵地震远炮台,也不费什么劲的!
这就是理念不一、武器差异的战争实际,已由不得如此一再设问了。
如果未经火力侦察,土牛正面这两个死穴——未经设防的大小五奎山岛,便不会被英军找出,加以利用。
这就是,五天来英军火力侦察的第一个价值所在,找到了坚固的土牛防线软肋。
好了,还是不要干说了,看实际的吧——
1841年10月1日一早,英军开战,发起第二次舟山战役。
大五奎山岛上的一门陆军野炮“轰”的一声,吐出一枚68磅炮弹,从斜角处直线飞上了土牛核心工事。
弹道末端有些飘忽,说实话也是勉强够着的。
随即咣的一声爆炸,因为高度不够,弹片未能完全散开,但足以打动守军的自信!
“唉——这妈没吃饱饭啊!”
郭富点评道,虽然如此,还是催着步兵们赶紧结束早餐——
“各位加快速度,别像这炮似的,没吃饱!”
跟着,又飞过去两枚24磅炮弹,砸在土牛墙头上,守军死伤多人。
郭富2000陆军,并不是要追着大五奎山岛的炮火尾子正面登陆土牛,而是按既定方案分成了左右两个纵队,从土牛的东西侧翼登陆。
这点倒是裕谦战神求之不得的,堪称不谋而合。
所以,古今中外战争形式五花八门,其神髓倒是惊人的一致——
消灭敌人!
仗是一路路的同时打,我这小说却只能一路路的分开说,只好先不管左右两路的登陆战,专说这土牛防线的门面攻防战了!
大五奎山岛上的这门陆军野炮一响,便拉开了双方炮战的序幕——
皋华丽74、不浪底44,仅单舷炮火第一轮就是59门集中砸向土牛中段核心工事。
震远炮城顿时醒了,面海的15门炮火竟毫无还手之力,炮手非死即伤,其余的迅速向两翼溃散而逃。
如此,雄伟绵延十里的土牛防线,首先从中间核心工事开花,15门火炮虽完好无损,但炮手已经没有了,不仅丧失了还手能力,也丧失了阵地防卫能力。
假如英军水兵从正面爬城也是可以的,但是英舰却未见机行事,而是按已经制定的方案进行。
当三舰第二轮又是59门出膛时,震远炮城已经人去台空,实际已不复存在了。
所以,土牛虽然与石壁齐名,但防炮效果根本不如石壁,石壁地堡形式虽然只能还击一炮,但在炮战中保留下了大批炮手,总算是百失一得,也不枉颜伯焘用心总结了战争以来的教训。
其实,石壁的地堡形式,仅仅是石壁防线的核心部分,为的是防止英军炮弹砸在石壁上嘣起石块砸伤自己的炮手而已。
但英军的开花弹凌空爆炸,地堡确实成功的防御了弹雨的大面积杀伤。
可以说,颜伯焘的石壁设计,至少是部分考虑了实战因素的。
而土牛的核心炮城形式,依然是开放式的城墙上架炮车,火炮尽管可以反复使用,却因上无遮蔽极易被弹雨杀伤,与虎门、广州的旧式炮台无异,炮手往往毁于英军的首轮炮火。
所以说,裕谦的土牛设计并没有考虑到实战要素,未在原有旧炮台形式上作任何形式上的提升和改进。
对照石壁和土牛的形式,石壁并没有一堵墙,而是由一个个的地堡、炮坑排列成的一道三里半防线,已具备某些现代工事雏形,土牛则依然是城墙、垛雉、炮位、城门构成。
前已说过,墙基其实是印度工兵团开掘的海滨公路,长达十里也不完全是裕战神的本意。
尽管舟山总兵葛云飞亲自坐镇十里土牛的核心震远炮城,依然无法阻止炮战时剩余的炮手向两头溃逃。
而且,葛总兵本人也在第二轮炮火中当场中弹牺牲。
土牛的东西两端,分别是大渠门和竹山门,防卫重兵在竹山门。
与此同时,英军在土牛西端的竹山门,开始登陆行动并攻打土牛防线。
西索斯迪斯、皇后2艘轮船,摸得死敌、哥伦布恩、巡洋3艘战舰,左路15艘运兵船,一早即云集土牛西端竹山门前水道,实施登陆作战了——
2轮3舰,首轮炮火24门对阵竹山门两炮台20门,优势并不大,好在居中的旗舰皋华丽74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震远炮城施放两轮炮火后迅速向左路纵队靠拢。
一时间,左右两翼舰炮118门在竹山门炮台10、竹山炮台10上空交汇爆炸,旋因上无遮蔽,全被打哑。
第一批登陆的陆军55团、马德拉斯炮兵队共1100人,由郭总亲自指挥,迅速沿海滩向侧后晓峰山军营挺进,意在定海城。
此路是穿插主攻方向,将在下节详细介绍。
第二批登陆的陆军18团400人,由团长亚当斯中校指挥,迅速占领竹山炮台后,由团炮连横向轰击土牛西段,掩护18团步兵向东攻击。
土牛工事只能单向面海防御,不能抵御横向攻击。
西端,本来集中了浙江处州镇总兵郑国鸿1000人,此时加上土牛中段分逃过来的逃兵600人,共计1600人。
但炮台丧失后已经军心动摇,加上逃兵根本无心恋战,竟被英18团区区400人赶得纷纷溜下土牛工事,向竹山里逃去!
总兵郑国鸿带领亲兵,分批与英军18团肉搏,被刺中心脏牺牲!
此后,西端成千防兵更溃不成军,边打边逃边溜,余部又被赶回中段东岳山震远炮台位置,便纷纷翻墙逃向东岳山中去了!
午后1点,英18团兵不血刃占领东岳山震远炮台,升起了大米军旗。
恰在此际,从土牛东段冲过来一批清军200人,对占据震远炮台的英18团展开激烈厮杀。
原来,是守卫东港浦土牛城的定海游击张绍廷率兵来袭,他们被东港浦登陆的英军右纵队追击至此,只有死战出去了!
英军右纵队由复仇神号、4艘运兵船组成,也在炮战阶段展开。
本来,要从土牛东端的大渠门登陆,但不料秘密武器复仇神号中途熄火。
好在皋华丽74、不浪底44已把震远炮台打哑,在耽误整整两小时后,最后干脆就近从东港浦上岸。
右纵队3000大军一分为二,分别向土牛东段两头出击。
水兵向东、陆军向西,以致震远炮台被占领后复遭攻击,而最东段的大渠门防军因此躲过一劫,趁势向青垒山中转移。
下午2点,在震远炮台被合击的清军游击张绍廷部200人不幸覆灭,土牛枪声全面停止,战斗彻底结束,门面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