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0087章 虎形藤甲兵

仍然是石壁,不过是防线后面的石壁山背。

仍然是下午,不过已到15以后。

皇家苏格兰步兵18团挟顺利抢滩之势,一举涌向后山坡,杀声震天!

复仇神号再次发射一联火箭弹,炸向石壁山顶,掩护步兵18团冲锋,同时也是给步兵指示攻击目标、占领目标。

被突破的防线左翼,总指挥是金门镇总兵江继芸参将,可见外岛正面的一线重兵已移防至此。

此时,成了石壁后山防卫的主力。

江继芸总指挥,福建平潭县北厝镇田美村人,长年效力闽粤水师,原任广东南澳协总兵,与赖恩爵将军平级。

1840年初,才被调职的邓廷桢带回本省,年底邓大人也被撤职,又受到颜总督的重用,得以担当此任。

不幸的是,江继芸本人已在激烈的炮战中牺牲,被炸飞到海里,年仅54岁。

当然,还有一说,就是他此时还活着,正指挥部下抵抗英18团的冲锋,失败后才投水自尽的。

结合当时的情形,应该是中炮牺牲,因为逃跑的人实在太多!

但是当初,由于石壁防线左翼较短,江继芸的一半人马调去了中路——鼓浪屿防守,这儿仅剩得一半。

这些金门营兵们,其实已经群龙无首,只是凭着守岛兵的本能在作抵抗。

金门营兵是专门的守岛部队,不同于普通清兵步卒,一律不用火枪,左手藤牌,右手大刀,全称为虎形藤牌兵,是福建水师中的精锐战队。

凡沿海作战,水师都配备有一定比例的藤牌兵,俗称藤牌手。

他们身穿黄色虎纹条形衣裤,俗称扁担花,专门预伏在敌人尤其是骑兵的必经之路上,待敌迫近专砍马腿,而后才扑杀敌兵。

这是流传已久的步兵对付骑兵战术,当然这次没有马腿砍,就是砍人腿了!

英军18团一次冲锋就到了半山腰,前锋正想扑进兵营中,不防脚下草丛中突然闪出一片片刀光剑影,瞬间惨叫着倒下数人!

原来,虎形藤甲兵早已恭候在此,个个如猛虎一般扑向了英军!

英军18团前锋,排枪兵、刺刀手,第一时间失去好几条人腿,还连着黑筒靴,像割下的柴草,横陈在眼前!

冲在前面的英军,瞬间头晕目眩,晕倒在地好几人,后面的也跟着发出了惨叫,扭头就跑!

英军再见多识广,战术再高强,排枪再厉害,刺刀再锋利,哪见过如此光景,此等战术,根本没法对付,顿时垮了!

这是清军水师陆上打退英军步兵冲锋的第一次,福建水师藤牌手们的英勇事迹,成功案例,应该记入中华战史!

但,英18团并未一垮到底,只是前锋垮到了半山腰,因为英军步兵团级冲锋,并非一哄而上,而是梯级两翼分布。

压阵的英18团长亚当斯陆军中校,迅速收集退兵,组织起了一排排齐射阵型,只等着一只只猛虎跃进到有效射程内。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英军密集的霰弹穿透了举起的藤牌,前扑的虎形兵们纷纷倒下,壮烈牺牲。

后面的虎形藤甲兵一看,绝招已经失灵,迅速撤退进了后山!

“上!”

18团长亚当斯中校长剑一挥。

扭转了颓势的英军18团继续上冲,跨过数具藤牌手尸体,才见那几个被砍断小腿的前锋士兵并未被一刀结果。

而是任其在地上打滚哀嚎,脸上豆大的汗珠一粒粒冒出!

地上的英军伤兵,差不多一个样子,不是左脚齐踝断,就是右脚着地断!

左脚断的是进攻时被砍,右键断的是逃跑时被收割,全都血流如注,已经痛昏虚脱过去了。

18团的官兵个个后背凉透,心有余悸,庆幸自己没冲在前被砍!

一半的士兵赶紧掏出自己的急救包,帮忙抢救止血,一半的士兵竟立即返身,对着那些已经倒下的虎形藤甲兵遗体,全部补上几刺刀!

这样,还是没解气,拿尸体怎么亵虐都已经枉然了,这样活着的伤兵,真的是生不如死!

说实话,真要再当面碰上伏地攻击的虎形藤甲兵,英军前锋两兵种还是无卵法!

为什么虎形藤甲兵的战术如此残忍?竟然激起了英军的集体愤怒!

前面已经说过了,这是对付骑兵的战术用来对付步兵,对砍了腿的战马就不用再管,得赶紧扑向马背上掉下来的人,对人才是一刀结果!

从发动到结果,是一套连续动作,固定程式化的三步——

猛扑,对马,对人,第四步又重新开始了!

用来对付步兵依然如此,改进简化得更快速,对腿上吃了一刀的人也是不管的,一跃而过,得赶紧扑向没吃一刀的另外一人。

而且,虎形藤牌兵的战术动作,基本不会直立跟站立之敌对搏,而是用藤牌对上阻隔,对下低位砍腿才是绝招!

所以,虎形藤牌兵的战术是以快速的面杀伤为目的,只见腿不见脸,争取最快速度击垮对方。

这次英军18团,如不是团长及时压阵,恐怕难以一举挽回颓势,击退这支清军特战队。

此后,英军步兵也越来越残酷,再未出现过虎门二线那样的即俘即放上千人的好事!

这是本人注意到的、双方步兵的第一次野战肉搏结果。

就在18团官兵们惊讶于这次对手不同的时候,一名英军军官反而最先从一条小路摸进了半山腰的兵营后门,跟着一声大喊——

“举起双手!”

兵营中几十名清军士兵竟悉数缴枪被俘,但瞬间发现没人阻拦自己逃跑,竟又一个个溜上后山逃跑了!

这名军官只缴了几十支火枪,看住了几个躺在地上抽大烟的俘虏而已,等18团上来时才真正占领了兵营,在兵营和石壁上空升起了大米红旗。

这是左翼丢失的情况。

石壁防线右翼较长,距离厦门古城墙不远,仅防守兵力近万人,并未遭英军登陆突破,总指挥是中军参将陈胜元。

陈胜元总指挥,这年48岁正当年,字建珍,号晓亭,福建同安县溪岸人,入福建水师已30多年,11年前以把总身份随陈化成赴台勘乱,因作战勇猛得以一路牵升。

陈参将因多年在厦门,熟悉各方面情况,得以为颜总督倚重,防守这石壁防线的右翼,是整个厦门左中右防卫体系中的重中之重,连接着厦门城和鼓浪屿的得失。

在颜总督亲自坐镇防线时,他也非常紧张,因为英军舰队一字长蛇阵向前行驶,基本都在他的防卫范围内。

炮战开始时,他的人马损失不多,英军舰队的头阵在鼓浪屿、中阵在石壁正对面、后卫在左翼抢滩登陆。他撑过了整个炮战阶段。

当颜总督、刘巡道、窦提督从他身后撤向厦门城的时候,他也收缩了大部兵力,为他们当起了后卫,退到了厦门城东南布防。

如果不是这样,而是转用他的兵力到左翼,与抢滩登陆的英18团争夺石壁后山,也许石壁防线还可以坚持到明天!

所幸当面的英国陆军26团、37团,也没有按原计划登陆右翼,否则陈参将也难免一场恶战。

剩下的兵力在右翼一直在没有战斗的状态下,坚持到石壁山顶升起了大米旗才后退到了厦门城东南,途中也未发生战斗。

整个石壁防线就此易手,颜总督与刘巡道这两个直接责任人痛哭了一场,为厦门保卫战的失败惭愧之至。

曾经的曾经,他们以为自己很努力,很有眼光,与别人不同,可以一举战胜英军,而亲眼目睹战场情景后才猛然发现——

好一场一厢情愿的美梦!

石壁之战的可贵之处,就是靠石壁地堡保留下了炮战中可观的兵力,但在随后的陆战中没有放手一搏,如果右翼兵力也像金门营的虎形藤甲兵一样敢于尝试,未必不可给英军一次痛击!

前已说过,颜伯焘是认真总结过此前战场经验教训的,比如防炮、防侧后、占领高地等。

这些都是超过林则徐、邓廷桢两大人的探索之处,但由于他身份特殊,前线部下难以保证他的生命安全,拒绝执行他的命令,才完全归于失败。

梦破之后,颜总督心态发生了可悲的逆转,开始考虑主动向西北对岸的同安县转移,带走一切可以带走的东西!

因为右翼总指挥,陈胜元参将就是金厦兵备道同安县人,就在南门外断后,于是颜伯焘派人叫他带部队进城听候调遣,协助自己实现这次的大转移。

于是,陈参将得以率部进城,与颜总督合股撤退,由此成为颜伯焘的前锋和卫队。

颜总督走到哪都是这陈参将的安排。

与此同时,英军18团从石壁山一路向西扫荡,一直包抄到了厦门城东南。

正当厦门城东南守军准备一触即溃之时,英军18团向城东高地发起了冲锋,抢占了城东制高点!

“真他妈鬼人!那上面毛都没有也要打?”

城东南守军见英军发神经,只是所幸没直接攻打过来,才勉强站住不退,任英军在自己眼皮子顶上抢占了高峰。

英18团爬上城东山头后,天色已晚,没有继续行动,而是露营东山顶上过夜,准备第二天一早对厦门城发起压顶行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