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的,奕山在新疆伊犁签约,不过是大清的朋友俄罗斯在向英美法看齐,给敌人的利益,当然不能少了朋友的。
要不然,凭什么做你的朋友?而不做你的敌人?这也是个,打仗的首要问题。
文翰和包令,是鸦片战争后英国的第三第四任香港总督、驻华公使,我们已经说到这两人的不同了——
文翰为天国定都南京事,在1853年向英国政府提出了三次报告,确立了英国的中立策略,结论如下——
1、如果举事者成功,至少传教士的活动可望获得完全的容忍。
这些人看到外国人一般的都和他们遵奉同样的教义,因而当他们得势时,可能对外国人怀抱友善态度。
2、他们无疑会允许通商的。
3、不过,从他们的出版物以及他们的行为上看,我们可以推断他们将严禁鸦片——不像现在这样的有名无实,而是真正的禁止。
4、目前唯一可行的政策,是保持不卷入这一斗争中,力避与双方发生正式的联系,但外国人必须准备好足够的武力,来击败举事者们可能施与他们的任何攻击。
得到了法美各国的跟风中立。
到1854年4月,包令公使接任,也派员访问天京,未能得到需要的保证,此后便实际助力清军,表现就是给叶大网红解围,翻盘。
这包令爵士,并不恪守前任的中立策略,应该是有成熟的对华战争方案在胸,否则取代不了英明的文翰。
也就是说,英国在驻华公使上换将了,包令无疑比文翰更难缠,别有打算。
包令的算盘,应该有两套——
1、试探与天国合作途径,共同推翻大清,然后瓜分中国,或由天国承担原大清的义务,并开放北方沿海口岸。
2、与天国继续保持中立,趁机攻击大清,强迫咸大爷开放北方沿海口岸,扩大对华贸易。
包令接任时,这两条应是等量齐观的,但在杨秀清从上帝高度神复、实际却拒绝合作后,第一套方案就只好放弃了。
第二套方案,应该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实际进程样子。
所以,包令拯救广州叶名琛,并不仅仅是要解决洋人入城的老问题,而是要签订新的开放北方口岸条约。
也就是,第二个中英南京条约,可能连条约名称都拟好了——英中北京条约,并让叶名琛帮办此事。
没想到,广州解围后的叶名琛,真的爱国,恩将仇报,拒绝了包令的所有企图,不管是老的,还是新的。
这样,包令就只剩战争手段来实现第二条了。
所以,英国准备对大清开战,当然详细的战争方案又是新制定的了!
开战时间或者说是开战时机,出现在了1856年的广州,叶名琛的正式答复之后,这细节问题将在下章展开,这要廓清其他相关问题。
两国开战,不是包令和叶名琛二人干仗打架,说来就撸袖子的事。
还没忘,小艾的鸦片战争方案,在英国国会艰难通过的事吧?这包令爵士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方案,到了大英政府手里,依然面临同样复杂的国会程序。
我要是继续那样写,您就得再受遍罪,所以根本没打算写,但不能不提一关键人物——您的偶像——在大英也是偶像——帕麦斯腾,正做着大英首相呢!
一鸦时,他是外相,
二鸦时,他是首相。
帕首相的名言警句,您的座右铭,也没忘吧?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当然,他不是说咱俩的,有个主语,最好也别忘了,对国家而言!
这帕首相可牛逼了,1855年上来后,竟一连干了三任大英首相,直到1865年死在任上才拉倒。
当然,首次连任中间有个一年半载,是保守党的德比伯爵在扛大刀,什么党不党的,对老帕来说,真不是问题,没人认为他是什么党。
所以,对咱们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镇压太平天国,这家伙都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有这样的偶像人物在台上,还怕打不起来?战争方案不得通过?一个个鸟会员还能敌得过这偶像的单挑?
有人说,当官好比春药,让人长生不老,个人要说,打仗好比作爱,至死不渝。
所以,包令爵士就这样如愿以偿了!
还有,就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也借口广西西林教案出兵,共同对战大清,弥补了一鸦袖手旁观的遗憾。
关于开战的时间——
本来,中英南京条约是永久和约,没有修约一说,但被美国抄出了个12年修约期后,其他系列条约都有了修约期。
1856年6月,中美望厦条约最先到修约期,此前两年美国公使麦莲就一直谋求修约,被老叶置之不理。
麦莲不是今天老美的公使,任其折腾甚至暗中帮助小刀会、威胁开战都没用,还得继续保持克制。
1856年10月,法国黄埔条约也到了修约期,情形就不同了!
英国条约没有修约期,本身就为永久和平付出了代价,留下了漏洞,非常后悔的。
英国便趁这美法群情激昂之际,更是为谋求缔结新的条约,开战了!
还要补充的是,一鸦之后大英在华的实际利益,除香港之外,以上海为最——
所谓五口通商,真正崛起的只有上海,即江苏松江县,广州反而没落了,其他形同原地踏步,连洋人入城都没解决。
洋人在上海得了个洋泾浜集散地。
一鸦结束后三年,1845年11月29日,大英上海领事巴富尔,以《中英南京条约》《中英虎门条约》有: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规定,胁迫苏松太道台宫慕久议定《上海租地章程》,勒索到第一块租界。
又两年后,1847年7月20日,上海发生近代史上第一个教案——徐家汇教案。
流血教案,是法国参加二鸦战争的借口,稍后再说。
到了天国定都南京以后,1854年7月5日,英法美签订上海租界租地章程,联合成立独立市政机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建立自卫武装,便形成了国中之国的租界。
这就是,孤岛的来历。
上海的外贸规模,全面超过了广州,但外事权却仍由两广总督代理。
这就是,为什么二鸦战争从广州开始的原因。
当时大清和天国,实际形成了新的南北朝局面,英国决定对大清动手,就不再是什么中立了!
英国是那时的日不落帝国,世界老大,法国国内虽然一塌糊涂,但对外却要比肩英国,不服输。两国也在与俄罗斯争夺黑海出海口,陷入了克里米亚战争中,此时战争胜利结束,都转用兵力东来中国,决定开战。
美国就一小马仔而已,兵力有限,无法对华单独一战,只好顺着英法来,表现得十分乖巧,新任驻华公使伯驾接手麦莲后,继续向叶名琛提出修约要求,照样被拒,但仍持么中立态度。
对天国来说,各国倒是真的保持了中立。
从军事上说,天国没有利用这次骤然发生的二鸦战争机会盘活自己,扩大自己,无疑是不可取的。
这是历史给予天国的机遇,天国却没有抓住,后来当这段历史再次重演时,情形就大不相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