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英法天津停战条约,签订与1858年6月下旬,但英法联军不可能立即白河。
得收齐了战争赔款,拉上船了才能退走,这是战争必备的逻辑过程。
共计600万两白银,天津卫能拿得出来吗?我看够呛,给了英法联军就没清军的了。
不给,这仗就还得打下去!
所以,实际条约与战争关系不大,银子才是关键。
咱们都知道,大清的军费来源,主要靠上海海关收入,而经营管理权却在英法手里。
广州海关已经掌握在联军手中,不会计算在内的。
但要到什么地方才能取到银子,恐怕英法两位全权代表比咸大爷还清楚——
当时,额尔金伯爵与桂良、花沙纳会面时,随员即有多方面的中国专家参与谈判,包括其后的修约谈判。
先是,额尔金伯爵的首席汉语翻译:威妥玛thosfranciswade,时年40周岁,著名汉学家。
大家知道的威妥玛拼音,就是他的发明,当然这时他还没发明出来,只是发明了天津条约,两年后又发明了《北京条约》汉文本。
也就是说,《中英天津条约》汉文本,是语言学泰斗威妥玛的手笔。
他出身剑桥,本是好学生,乖仔型人才,但是一出校门就参军了,真是咱们说的,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长成的求毛没一根是直的。
威妥玛正好赶上一鸦战争来到中国,打过两次鸦片战争都没死。
长期在香港,什么参赞、翻译、领事都当过,这次是,专门从上海海关中抽出来,协助额尔金伯爵的。
后是,李泰国horatianelsony,时年25周岁,海关领域泰斗,上海海关终身税总。
其父是驻广州第一任领事,10岁即来中国,别看年纪轻轻,已是老中国通了。
在上海海关,这李泰国就是威妥玛的继任,在天津卫当谈判代表,依然如此。
据说,他的主要建树在海关舆论、税收理论上,四五年前因受战事和海盗的骚扰,海运和贸易都极困难。
这李泰国就利用到手的海关职权,施行临时免税证,作为进口免除重征的凭证办法。
第二年,市场还是不景气,洋货滞销,他又推出:缴纳进口税款后发给“存票”,代替税款收据——
存票不同于发票,即使3年内无法销售脱手,凭存票准予退运,还可退税。
专业人士应当比较熟悉他的伎俩,咱就只知道——
咱中国银子在哪儿,李泰国是比任何国人都清楚,也比大部分英国人明白得多!
好了,额尔金伯爵有了这俩毛线,还愁搞不到区区百万级银子赔偿?
有国人说,就这600万两银子,现在咱们任何一个明星拔根毛都轻松搞定了!
尽管如此,我想还是没人愿意穿越回去,替大爷买这区区两单的。
所以,额尔金伯爵和葛罗,在天津卫也就签了个条约而已,便回头顺白河而下,出了大沽口,到了海上。
南下上海——装银子去了。
绝不会像,当初在南京那样,死等全额赔款上船。
咸大爷为什么要赐死耆大人?
绝大部分原因,就是太心痛库银了,并非这样那样的说法和分析的理由。军费银子是怎么来的,大爷可能自己都不清楚。
英法联军使用的中国地图,已与咱们现在看到的差不多,上海本来就是英法联军的中转站、加油站,现在又成了银子库。
上海属两江,总督何桂清,他的成功之处就是:自己规避了战争,上至大爷,下至广州,都遭到了炮火摧毁,不过现在得为大爷买单——
上海得付银600万两,至少是出了其中的500万两左右。
英法联军在天津卫,至少是得了个压仓底数,具体多少万两不知道,否则是难以撤军的。
等于是,二鸦战争这一回合,是上海出钱打了天津卫!
这真是浪战的开始,也是对外战争的滑稽现象,大爷都有事,暴怒杀人,他倒没事,但最终还得出银子。
这个偿付过程,详细记录在英国著名军旅作家:劳伦斯俄李范urenceoliphant的《1857,58,59年额尔金勋爵出使中国日本记》一书中,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一读。
英法联军至少在1858年8月撤退到了上海,既收赔款,又应对大爷的修约谈判。
联军回到上海租借,就放假休息了,并未撤回国内。
因为,天津停战条约只是双方的签署成功,还需得到各自政府的批准认可,以及缴纳赔偿的军费开销,交换批准件后才算真正的完成,不辱使命,成功了。
这期间,以当时的通讯和交通方式,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通讯舰和装运银两轮船来回不成问题。
但要英法联军往返祖国一趟就有问题。
所以,额尔金伯爵和葛罗两人,趁此空档,率英法联军又去了一趟日本观光。
耀武扬威,准备顺手牵一头日本肥羊,也说不定。
时间在18581859年,也就是收取了赔款和修约成功以后、交换天津条约批文之前。
日本,此时正处在国门已开、维新又未到来的半开化蒙昧状态,对英法联军的到来,持接受态度,只要不对日本动手,就是友好访问。
如要动手,日本肯定会抵抗,说不定会把联军的数十艘战舰轮船通通凿沉在海里。
日本的武士浪人,可不是清军,可以随意招惹,个对个都可以斩杀联军这数千人的。
英国军旅作家劳伦斯俄李范,依然跟随额尔金伯爵和葛罗出行,纪录了这一次出使日本的全过程。
1858年10月9日,额尔金伯爵与葛罗男爵,又在江户分别签订了《英日修好通商条约》《法日修好通商条约》,开创了两国与日本的外交关系。
访日详情,都记录在劳伦斯俄李范的《1857,58,59年额尔金勋爵出使中国日本记》中,可贵的是,该书在1859年就在伦敦出版了。
该书对日本的意义,除了结局以外,颇似捉刀的《马卡特尼出使中国》,是日本爆发对外战争前的一次大侦察、大巡游、大盗窃,沿途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社会形态均有记录,也就是说英法联军对日本也有了觊觎之心。
该书文图并茂,是研究二鸦战争难得的亲历资料,否则咱们还以为联军一直待在上海不动,就等着银子到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