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九四集大沽 第0499章 大沽炮台

忽然发现,要明白大沽炮台为何不堪联军一击,对于天津老乡来说也许不是事,但对全国读者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

首先,得明白天津卫城的自然地理,位于海河即白河与南运河的交叉口南北西三岸。

卫城南面,还有条横向的马厂减河连接南运河与海河,等于是卫城位于三河构成的三角形△的顶端,完全把住了三河北上的咽喉。

海河在东南方流入渤海湾,入海口名大沽口,关键是入海前海河蜿蜒了无数道湾,两岸还都是平原。

所以大沽口炮台,就是在南北河滩筑高的土台上架上炮,炮口集中对着逐渐收窄的主航道。

这就是大沽口炮台的基本格局。

由于天津就在帝都的东南方数百里,连河都是相通的,所以天津从来都是北京的卫城。

在大沽口开建炮台,可以追溯到明朝朱棣迁都北京的1420年代中期,防备海上的进攻,至1858年已有430多年历史,但其中无疑几经兴废。

1816年,清军在大沽口南北两岸各建一座圆形炮台,内用木料,外砌青砖,白灰灌浆,高约为15丈,宽9尺,进深6尺。

这是大沽口炮台的最早形制。

至1840年鸦片战争,穆彰阿亲自坐镇天津卫,至少在南岸加筑了一座炮台。

到咸大爷上台的1851年左右,又在南岸第一湾加修了一座,这样就有了南三北一四座炮台,分别命名为:威、镇、海、门。

咸丰初始还是豪情万丈的,手脚又大,鸦片战争中被打烂的南方炮台基本被补齐,天津未经战火,但被大小艾光顾过,又经英美公使近年屡屡北上闹腾,被记住了,加强了。

只有上海一地,以开放为由没修补炮台,这次二鸦是没打,就是打也不见得有多猛,可见新上海是掉到了银坑里,辱没了吴淞镇的光荣传统。

二鸦一开战,广东虎门所有炮台又被打烂,说明江苏上海不补吴淞炮台还是很英明的。

可是,近在北京咫尺的天津卫大沽口炮台,却第一次受到了英法战火的考验。

咸大爷对天津卫是很上心的,不仅因为天军北伐到过天津静海,而是无法忘却洋人的威胁,先后于1850年、1856年两次明令检修大沽炮台。

这次1858年英舰队北上,咸大爷又查整个直隶沿海炮台,包括大沽口在内算是三查了。

可惜,得报如下:

大沽炮台,“旧存兵房四十间,房顶半多渗漏,墙垣坍塌不全,必须即为揭盖,方可栖止,并拟添建兵房四十间,藉资防护。”

天津各海口炮台,其中北塘炮台“炮架炮车多有破烂,各炮存放炮台,日久飘零并无遮差,铁炮均已长锈,火门膛口间有伤损,是否可用,必须试演方知实在也。”

直隶沿海其它炮台,汇报稍后于1859年3月,但情况是一样的:“北塘、芦台近接大沽,所有炮台一切亦应急速安置。”

涧河口、黑沿子、刘家河、清河口、臭水沟、浪窝口、洋河口等处炮台土垒,均被水冲刷,日久未修;

蒲河口炮台,为沙土屯淹;

秦王岛炮台,墙垛亦多损坏;

石河口炮台,须加高加宽,安营筑垒。

不仅炮台风吹日晒,许多火炮也锈迹斑斑,1853年因天军北伐靠近曾普查过一次京旗炮位,共查出——

不堪使用铜炮,15位;

不堪使用铁炮,21位;

还有一些需试放,才知是否适用。

可见,炮台、火炮、炮车损坏极多,有的尚可修理,有的必须重造。

就是开战过后的1858年底,又查直隶沿海各炮台,还查出不堪使用炮16位。

这是天津卫及直隶沿海各炮台、炮火的基本底子。

鸦片战争结束后,对沿海炮台的防卫法曾有过一次征集建言,南京条约的谈判代表黄恩彤,抨击沿海炮台太散,面面俱到,应该集中密集,无疑正确,可惜未被采纳。

大沽炮台几经修筑,台高坚固又屯驻重兵——

平时,直隶绿营额兵40000余名,大沽协守兵1600名守4座炮台,即每座炮台400名;

1858年额兵增加到3000名,即每座炮台750名;

大战在即,又得援兵6000名,其中,京营兵2000名,督标提标兵各500名,天津镇兵3200名。

此外,调天津团勇1000名,另募本地勇1000余名。

总计大沽口一带总兵力,兵勇相加,约11000人。

大沽口炮台及其兵力部署,如下——

南岸炮台三座,火炮总数量不少于100门,兵力计约2250名,均由天津镇总兵达年率部屯守。

北岸炮台一座,火炮总数量不少于30门,由直隶提督张殿元部750人驻守。

南岸炮台侧后陆域,东面名称东沽,再后称西沽,有座海神庙,便是直隶总督谭廷襄亲自驻守。

麾下兵力计有,督标、援兵加雇勇5000人。

北岸侧后的于家堡,位于西沽对岸,由副都统富勒敦泰部3000人据守。

海神庙与于家堡之间,有浮桥连接,也是水上防御设施,阻敌正面来袭。

大部布控于,炮台侧后浮桥两岸,新城、新河、于家堡、海神庙等处,距炮台二三里至二十里不等,意为呼应支援,掩护炮台后路,也构成第二道水陆防线。

1858年5月,英海军在华各类军舰达50艘,载炮共619门,舰上官兵6300人;法海军在华各类军舰15艘,共载炮230门。

两国联军,集结于北直隶湾,其中英舰15艘,载炮192门,舰上官兵2054人;法舰11艘,共载炮164门。

英舰15艘,舷号及配备如下——

1加尔各答号calcutta;

2煸动号piquc,快速帆舰,炮40门,舰员270人;

3愤怒号eurious,明轮蒸汽护卫舰,炮6门,舰员220人,马力400匹;

4纳姆罗号neod,蒸汽炮舰,炮6门,舰员120人,马力180匹;

5鸬鹚号rrant、6瑟普莱斯号surprise,两舰均为燕汽炮舰,炮8门,舰员98人,马力各200匹;

7富利号fury,明轮蒸汽炮舰,炮8门,舰员160人,马力515匹;

8斯莱尼号sney、9莱文号leven,两艇均为蒸汽浅水炮艇,炮各5门,舰员各48人,马力各80匹;

10鸨号bustard、11负鼠号opossu12坚固号staunch、13弗姆号fir四艇皆为蒸汽浅水炮艇,炮各3门,舰员各48人,马力各60匹;

14克罗曼德尔号,15海斯坡号hesper,蒸汽供应舰,炮5门,舰员54人,马力120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