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0443章 天国开科

当年洪秀全科考完全绝望之时,曾发过毒誓,未来自己开科取士,果不其然,建都当年1853即开科考试。

有人专门考证过,天王在天国第一个都城永安就曾开科取士——

当时是天王39岁生日,就以万寿诗联考形式录得40余人——

状元是南王冯云山,榜眼是曾钊扬、曾水源,探花何震川。

这些均天王班子、天国重臣、天军将领,非白衣秀士,许多人都以为搞笑,视为天王儿戏,真是少见多怪没见识,白丁一个。

你丫都有文凭,他们怎可没文凭?

第二年1853年1月,离开武昌前夕,天国举办选美大赛之后,又隆重开科取士,感觉天国就喜欢佳人还得配才子。

这次武汉开科,由文盲东王主考,考题为“太平天国天父天兄天王为真皇帝策”,全榜高中600多名,兴国州今阳新县占了一大半376名。

状元刘继盛,亦名刘闼忠,湖北兴国州人,以“三皇不足为皇,五帝不足为帝,惟我皇帝,乃真皇帝”开篇,流传至今。

绿女红男的,也不够严肃,怎么看都有些拉人上船的意思,建都天京后的开科殿试就明显不同了,洪大天王的理想毒誓,终于实现。

鉴于咱们的优良传统,对科举制简说两句,始自1500年前,隋炀帝杨广风流倜傥,极爱风雅——

选尽天下绿女后,非得要挑天下红男,所谓天之尤物他都要,红男就不仅是才子,而是才貌双全的。

有事了,也只有派出红男帮办,所以科举制度是入唐后才写诗的,唯才是举,再讲男貌就有面首之嫌了。

终唐一代,也就武则天一帝干过,说写诗吧还把老李老杜都给落下了,所以唐科举也就是个名,什么野无遗贤都是胡说八道,并非后世所云如何了得。

国中各朝,唯蒙元不同文化传统,视士子为肥料,江湖地位第九,是为老九之源也。

但蒙元不过百年,实在敌不过红男绿女瞎折腾,后期也试行科举,但非年制。

大清继承明制,均有大量改进,面上满汉全席,实则科举双轨,略当于:当今高考的加分制、同等制。

当然,这种类比是极不科学的,科举不是考文理工大学,而是高考加国考,缙身之途也。

大清科考,主干有文武三级——

乡试:州县、府两试,中式为秀才;

会试:省试,中为举人;

殿试:京试,中为进士。

其中均有细则,相当复杂,此外还有恩科、博学鸿词,绝非独木桥一座。本小说中各类人物的出身都有,就不啰嗦了。

选妃两年制,也可不选,娘娘多了易坏事;科举三年制,不得不举,才漏多了天下大乱。

承千古一帝孔老二的教诲,有教无类,无论谁当王都得有教,入士;无类,仿佛也是说的,实在要分,就是男女有别了,不能不别的啊。

其他类别,多是借口。

当然,天王自己科过举,说起来也是小神童,私塾学费还有一年是塾师代交的,可是第一关乡试都没能过去,也是了得个天的。

1853年,他在天京正式开科取士,又能咋样呢?

清妖3年才1回,天国1年就4次,怎么回事?

原来,天国开科,分由天王、东王、北王、翼王各自出题考试,各自发榜——

天王榜头名叫状元,称状元榜;

东王榜头两名叫榜眼,称双眼榜;

北王榜头名叫探花,探花榜;

翼王榜均为进士,称翰林榜。

依据参加不同的考试,金榜题名时分别称:天试状元,东试榜眼,北试探花,翼试翰林,关键是最大的不同还不在于此,天国的科举实际是女试,考生以适龄女子为主。

可以看出,要是南王西王还在,就不是1年4考,而是1年6考了,这样开科够创新吧?肯定还没见过。

这如何投考?

具体考试日期,就是各王每年生月的上中旬整数天,此前有报名告示——

天试,天王生日,十二月初十,后改幼天王生日,十月初一举行;

东试,东王生日,八月初十;

北试,北王生日,六月二十;

翼试,翼王生日,二月初一。

各王都开科,名义上平等,自点前三甲,名义上也是状元、榜眼、探花,如从整个天国来看,到底是第几名,要横数各王榜才能计算,最终平定名次。

这是天国京试制度,可能是为了体现诸王平等,四试具有同等资格,不分高低,所以取士众多。武举亦同,多为各级政府的卫队成员报考,科目有马步箭、弓刀枪、石技勇,不同榜名称不同,有猛士、威士、壮士之分,取中受封后往往回原单位等候调遣。

据说,只要做完试卷即可高中,武举甚至加试:炮中骑马,不掉下来即可,都非常容易,有首无名氏的《金陵癸甲新乐府·点状元》,嘲讽天国京试——

八月号东试,十月号天试。

正月及二月,北试翼试又相继。

六月阅耳四状元,唾手功名太容易。

天国各省还有举人会试和各县秀才乡试,放在一起考,也是每年一次。因为战事不断,时间不定,由各省自行掌握。

天国科举形式参考了天朝科举,但秀才的名称不同——

乡秀才叫信士、武秀才叫艺士,县秀才叫秀士、英士,郡秀才叫贤士、能士,都是为了对抗天朝秀才的,可见天国有多恨秀才了!

有无数土鳖都著文,异常惋惜乡绅阶层的消亡,为千年王八哀鸣,真应该穿越去天国,让屁民们好好看看,秀才们的温文尔雅才是。

天国的开科取士,当然也是为了选才,但从考试内容看,却是专门跟天朝作对——

彻底抛弃了历朝的四书五经,考试中心内容为“太平天国旨准颁行诏书”,计有《新约》《旧约》《天王诏书》《天条书》《天命诏旨书》《天父上帝言题皇诏》等,多是些热辣新书。

由各王自行命题,二文一诗,内容一律出自上列经典,这举首次天试的命题——

文题1:天父鸿恩,广大无边,不惜己子,遺之受难,因为代赎吾侪罪孽,尚未报恩,又得荣光。

文题2:天父天兄最恶邪,最恶曲,最忍恶,人炼得正正直直,善善真真,方能得天也。诗题1:“春风吹清好凉爽,他名未好救饥荒。名说饥荒就是病,乃埋世人水深长。”

未好,粤语,不利于;乃埋,粤语,至结。

各王试题也是这套路,略当于高考作文题、国考之申论题,其他均无。

说起来很搞笑,天国科举,最先由东王杨文盲开科,癸好三年八月初十开考。

占领南京后半年就开科了,到初十这天,报名者仅有寥寥50几人,因人数过少,不得不延期10天。

加紧宣传,反复动员,10天后报名人数只多20个,东王才知道读书人的德行实在不敢恭维,只好把看好的30多名读书人押进考场,凑齐百零几人。

人称,天京好汉一百单三将。

考题就是上述的3和4,得全答,一个上午,结果第二天张榜,几乎参考者都在上面,跟报名表差不多,于是皆大欢喜,都说长毛是好人呐。

状元还是个女的,姓名傅善祥,天京城内一大才女,成了国人历史上第一个女状元,封职东殿女丞相。

有人说,她其实不是状元,因为上的是东王榜眼榜,只是榜眼,因为到年底十二月初十,天试天王榜头名武立勋,安徽人,才是天国1853年京试状元。

这就太特么的欺负人了,谁说女人就成不了状元,后来安徽艺人还据此编成地方名曲《女驸马》,不光成了状元,还差点成了天王的驸马爷。

莫说傅善祥中了天国头名状元,就是榜上有名也是旷古第一人,这在天朝确实难,犯欺君之罪,但在天国女状元要再成女驸马,都是有可能的呀。

天国科举之外,尚有招贤馆,遍及各行业,视各类匠人、术士、郎中为宝贝精英、知识分子,尽力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