祺祥政变,金童玉女仅处死了3人,肃党首脑肃顺、门面载垣、端华,惩处了24人,包括太监。
无疑是,把玉女盯得太紧了!
倒也是,尽了最大可能,缩小打击面,也开放生路,否则朝廷内外,难免人人自危。
令人称道的是,玉女金童下令,从肃顺府中查抄的往来账目及书信,全送军机处,当众焚毁。
这使原与肃党来往的众多官员,顿时安心,不再自危,为俩太后争取到不少人心。
议政王金童,又上奏废除了原八大臣的新帝年号祺祥,重开新纪元为:同治。
玉女同意,1862年壬戌,为同治元年。
八大臣的祺祥,在历史上一天也没用过,仅被用来称谓辛酉事变,与字面意思完全相反。
这修辞水平,实难恭维。
同治,则其义自见,是谓玉女金童共治大清天下也。
所以,这5岁同治帝载淳就不是么大爷了,而是孙子,这为他后来成人要亲自执政,带来了莫大的痛苦:
不仅有长幼之卑,还有男女大防,要说句算数的话,都太难了!
做大爷难,做出名的大爷更难,做名副其实的大爷最难。
按玉女亲自设计,在皇城养心殿暖心阁中,摆上同治帝御座,就是把他爹咸大爷的龙椅搬来放那。
座后设一珠玉门帘,帘后便是自己和牛太后。
为满足垂帘听政的需要,玉女还比照牛太后慈安封号,给自己也封了个新号,慈禧皇太后。
钮钴禄的封号慈安,是咸大爷临终前亲自封的,因居于后宫东殿,习称东宫,或东太后。
玉女得于咸大爷的最高封号,只是懿贵妃,差皇后一级。
母因子贵,载淳立为太子,就是八大臣也及时奉上圣母皇太后尊号,玉女觉得啰嗦,便自定为慈禧太后。
因居于后宫西殿,习称西宫,或西太后。
东宫西宫,都是母后,
不论东西,均为太后。
其实,离开玉女的裁决,垂帘听政这套就玩不转了——
因为东太后慈安,大字不识一箩筐,看不了奏折,对权柄也了无兴趣,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光辉典范。
她积极参与祺祥事变,出发点只是恨透了肃黑子而已,其他的都是西太后的女人统一战线。
而慈禧不同,对权柄很有兴趣,就是在咸大爷面前,也往往多嘴多舌,还擅自添油加醋。
害得咸大爷对不幸流到外间的梅花狗脚,频频辩解:饮酒上头,手指发僵。
玉女天资聪颖,无可置疑,但小密问权,为大爷所忌,否则不会有肃顺多嘴钩弋之事,招来锤杀之祸。
凡是在两口子之间多嘴来事之徒,瞎级别乱当狗头军师的,都没有好下场,何况是男女天子之间。
所以,肃顺就是粉身碎骨,都是活该,死有余辜的,何况只是被锤折胫骨,刀搅口舌,算是轻得不能再轻的了!
至于西太后问政之瘾,到底有多大?咱们后人都是很清楚的,羡慕嫉妒恨呀!
可惜,金童正在同治蜜月期,春风得意,根本没有机会弄明白这个。
所以,等待这六叔金童的,还会有一场阴阳大裂变,大决裂,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