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秋,陕西回军在甘肃华亭县上关、下关和尖骨山等地战败,大队退向泾州和庆阳府,最终集结在宁州董志原,号称董志原18营。
董志原,幅员广袤300400里,主于宁州,今宁县,四至为——
东起合水西华池、马莲河,西企镇原县萧金镇。
北自安化县今庆阳驿马关,南至宁州邱家寨。
其战略地位,可以北通金积堡,与马朝清联系,还可东叩陕西:不仅陕北延安、绥德、榆林如履平地,即便关中秦川腹地,亦可不时冲击。
清军会疲于奔命,无法鹰击。
关键的,董志原上平旷饶沃,是陇东的粮食基地,在此驻屯有吃的喝的,可以解除粮食困难。
陕西回军,即以董志原为基地,在甘肃庆阳府、陕西凤翔府、邠州、延安府之间往来穿梭。
这就是,马朝清对陕西回军的支持和承诺,可谓雪中送炭吧?
陕西回军到达董志塬后,仍按原村坊分扎各处——
冯君福、驻西边萧金镇,
邹保和、驻扎十社镇,
马正和、驻扎西峰镇寨子街,
白老虎、驻西峰镇北十里晏西坳,
杨文治、驻董志镇。
驻地称营,计有18个,称“十八大营”。
每营人数不一,多的数千,少的数百。
陕西回军18大营,是此时的正式说法,包括首领名单,均已提前至陕西起义阶段说了。
不过,当时随机计有23帅,可见回军征战4年来,减员不小,仅帅就少了5人。
董志原十八大营,究有多少人?
据甘肃林布政同五十二月底奏折,称:回军马步六七万之多,上自寺沟、西峰、驿马关,下及焦村、泰昌、枣社二百余里,尽属敌踪。
同时,陕西巡抚乔松年奏折说:回军麇集甘省庆阳、宁州一带,大股以六七万计。
18大营,马步67万人,应是战斗兵,如加眷属就远超该数了,至少20万。
每营设1名,18营18帅,负责营务、作战指挥。
提及18帅姓名的奏折,主要是左宗棠、刘典、穆图善3人。
左宗棠1867年入陕后,奏章2次提及——
1869年1月,同七十二月初十说,“此次窜扰邠州、三水北路之贼,系回目白老虎、马长顺、邹阿浑等股。
“其禹得彦、崔伟即崔三、陈林、马正和等逆酋,则方赴陇州求抚,其党赴水洛城一带掳粮,未与俱来。
“窃惟董志原回逆,号称十八营,回目冯君福、杨文治、马生彦三逆已遁金积堡,所有伙党均归并白彦老虎、马长顺等。
“其禹得彦、崔伟、马正和、陈林等在诸酋中颇称桀黠。”
1870年1月,同八十二月二十三又说:董志原回军“号称十八营,其中回酋如陈林、崔伟、禹得彦、马正和、白老虎、于彦禄等皆拥众万余,素称剽悍。
“近因分股出掠,均被官军击败,饥蹙日甚,遂纠集十八营,倾巢东犯,以陈林、冯君福居前,崔伟、于彦禄、马正和、蓝明泰等继之,其余逆首随后策应,共合悍党三四万。”
回民研究资料,提供的18姓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