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国诸人自述中,以洪仁玕最富气节,其绝命诗,全貌如下——
春秋大义别华夷,时至于今昧不知。北狄迷伊真本性,纲常文物倒颠之。
志在攘夷愿未酬,七旬苗格德难侔。足跟踏破山云路,眼底空悬海月秋。
意马不辞天地阔,心猿常与古今愁。世间谁是英雄辈,徒使企予叹白头。
英雄吞吐气如虹,慨古悲今怒满胸。猃狁侵周屡代恨,五胡乱晋苦予衷。
汉唐突厥匈奴犯,明宋辽元鞑靼凶。中国世仇难并立,免教流毒秽苍穹。
北狄原非我一家,钱粮兵勇尽中华。诳吾兄弟相残杀,豪士常兴万古嗟。
诗末自署:廿七日,仁玕。
对天国天军伟业全面称颂的,还有洋天军头目伶俐,天国失败后一年半1866,他在伦敦出版了《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据各类史料记载,洋天军有数百人,在李秀成手下约200人,来自欧美澳非等四大洲——非洲籍5060人,有姓有名、事迹可考的欧美籍共13人,其中英国5人,美国4人,法国2人,意大利1人,希腊1人。
6人在战斗中献身,并不包括他们的家属,如伶俐的夫人玛丽。
如果说,李秀成一再进攻上海还有什么意义的话,就是赢得了伶俐的主动前来,投效帮他——那时,李秀成二攻上海受挫刚回苏州,面部也被英舰炮火弹伤。
听说有个英国人拜访,李秀成立即答应会见,让他住在自己的王府里,享受最友好的待遇。
会谈中,李秀成介绍了天国情况,抨击了英政府的干涉,纠正了伶俐大脑中流传的天国天军邪恶印象。
这是二人的初次见面,伶俐即表示愿加入天军,李秀成发给他特别通行证,可以在天国辖区内自由往来。
伶俐falindley,1840年2月3日生于伦敦一普通家庭,13岁上船当学徒,17岁成为二副。
1859年夏,在香港英军司令部,当海军下级军官。
第二年春,天军打垮和春张国梁江南大营,东征江浙,进军上海。伶俐决定辞去军中职务,找份自由职业。
他受雇一艘中国小轮做大副,船长是离军未久的同僚,到上海附近的天国区域收购蚕丝。
1860年秋,他偕夫人玛丽驾轮船,带了约4万两银子进入天国区内,见守军彬彬有礼,留下了良好印象。
采购生丝期间,他观察了天国大量情况,不久就去苏州拜见了李秀成。
投效天国后,伶俐利用自身优势,跑上海和清统区采购军火、粮食。
其时,清英法已成一家,对天国实行禁运,一旦被截,将处以死刑。
1861年夏,伶俐到上海招收水营,采购了不少欧式大木船、宁波船及其他船,组成船队回到镇江,又从运河上行扬州仙女庙购集粮食运回。
作为军人,他曾率领天军炮队出征,但更多是在训练天军,1862年在天京训练步炮、操练中西阵法。
1863年冬,经嘉兴去上海,他为荣王廖发寿部讲课,传授铸造炮弹、引信和瞄准镜知识。
他评价中国人,“本来就以善于摹仿闻名,这些解放了的中国人可以迅速学习英文及其他各种技能,这种本领令人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