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第三次进军上海,已经再攻两地两日不胜,火线败仗,处于撤退再战之际。
此时,洪天王诏书到,令李秀成驰援天京,原因是——曾大帅湘军已经兵临天京城下。
曾国荃曾国葆俩兄弟,率湘军3万人,终于趁机到达自己的战略制高点,曾大帅出湖北就唠叨的点点点,6年后才算在谱上了。
李秀成的是非,已经说得很多了,对天京洪天王,总不会像待安庆陈吧?
会不会,都得已史实说话,要不然做鬼都不知是哪家的。
这事关系到李秀成的大节,有不同说法,有说天王将事情搞得特别严重,一日三次催促,还有说一连九次的,李秀成才不得已离开了上海前线,去天京。
同时,带走了数大战将,在上海战场仅留下少量兵力,交给谭绍光指挥,坚持围攻上海。
否则,上海就会被李秀成攻下的。
岂不管洪天王的增援天京诏令有多少道,李秀成肯定是拖到了6月19日以后的战退期间,才动身离开上海战场去天京的。
只是不像当初第二次西征时,迟迟不肯动身,非动不可时也只带2万人去,留10人守苏州。
李秀成离开上海的时间,没拖多久,其实也在激战大战决战过了之后。
没打赢,又不走,就是要再打过!
再打可以,什么时间呢?
所以,这心情,李秀成肯定有,但毕竟可以走了,大动干戈都没进去,而是败了下来。
说天王诏令多少道的人,恐怕是不知道李秀成自己都在上海战馁撤退中,留下谭绍光指挥后续的战斗行动,说明他并没放弃上海争夺。
总之,6月18日之后的三天,22日,李秀成启程返回苏州,或者已回到苏州了。
他是去救天京的,暂停在苏州。
有说,湘军3万人一时还打不下天京,他用不着急——
是的,湘军战安庆都挖了三个月的围壕,战天京肯定要挖半年以上的围壕。
但是,说湘军到了天京城下天军也不用急,仍然可以决战上海的人,肯定都是首席专家。
李秀成比这些专家急,在上海也已决战一回,他更愿意离开上海,才到的苏州。
而且,天王已将洪仁玕撤职,任命他接手天国师,所以不只是忠王战将了,是天国的第二把手、第3任师。
据说,这中间还有不小的波折,只好后面再补去了。
主将离开主战场,当然影响士气,这是陈玉成犯过的大错,但在下认为,这对李秀成不是大错,更非错误,而是正确的选择。
据说,让李秀成做师,是天国最后的一次民意大胜,意思是,天王还不想让他当呢。
要天京,还是要上海,这不是个战略问题。
在苏州自己的地盘上,李秀成爱盘桓多久就是多久,至少离开上海是走了正确的一步,应该撤回全部的天军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