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命令,北路李鹤章淮军主力,从无锡反身南下苏州,反攻驱赶李秀成大军回苏州。
无锡只留一部淮军、一部洋枪队炮艇,分别封锁无锡水陆出口。
假如,无锡天军默契度高的话,此时应该全部出城反攻,扯住李鹤章等部的后腿。
但是,黄子隆父子有了出城教训后,再不敢出城对战。
这样,李秀成大军腹背受敌,反而只能撤退回城,开始苏州保卫作战了。
这是李秀成大军,含李世贤浙江天军一部,最后一次大规模主动出击野战,实际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双方在苏州、无锡之间胶着半月,战法各异,天军还是纯陆营野战,比对手少了两维,同级别条件下,已经无法战胜对手了。
结果,中路程学启等出浒墅关,天军后路备受威胁,不得不回撤苏州,结束了反击战。
但是,从李鸿章给亲弟的命令来看,淮军的转机才出现,反击刚开始。
有人说,这些仗实际不是李鸿章指挥的,是戈登少校指挥的,可信。
戈登的专业是工兵,英军史上工兵的作用比比皆是,其战术修养不比同级步兵军官差,反而有可能更好。
前面说过,李秀成部装备不怎么差,若论战术修养,肯定比戈登差,但要比李鸿章好。
李秀成的军师是谁?没听说过,就其性情而言,应该是其本人。
据说,李鸿章在攻陷江阴后,就已计划——“如兵力足用,则须分三路,一进常州,一进无锡,一进苏州之阊门,使各城之贼首尾难顾。”
解决步骤是,“须将无锡攻克”,淮军就是按这计划部署的,但遭遇李秀成反击后,却改变了先克无锡的计划,变成了先克苏州。
这就是淮军的转机,集中中北两路主力包夹李秀成大军,强攻苏州,原先的目标无锡,反而成了守势。
苏州城四面环水,天军回撤后凭河修筑长墙,墙内又筑石垒、土营数十座,南自盘门,北至娄门,联络一气,构成头两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即城墙。
还有第四道防线,城内穴地为屋,上面覆板堆土,以御炮击。
苏州天军四道设防,相当坚固严密,应该是李秀成的亲自部署。
因此,程学启、戈登、李鹤章等率部围攻2个月,进展都甚微。
戈登榴弹炮团虽厉害,终也没有准星,中远距离上效果并不如意。
直到11月27日,淮军在护城河上偷架浮桥,集炮掩护,水陆配合,才越过了当面护城河,向城内发起了进攻。
苏州城内,天军约5万人,分属12个大王,全力外扑对战,意在赶敌人下河。
但不幸的是,淮军有备而来,出城各部均被炮火封堵,大面积杀伤,反攻未能奏效。
城外东、南、西三面的防御工事全被炮火毁坏,敌军直薄城下,苏州除南门尚在守外,基本被合围。
实际是故意围三缺一,希望天军自己撤走。
至此,双方战斗力高下,已不言自明——李秀成、谭绍光等人虽屡经拼搏,无奈戈登舰船机动灵活,助力强大,枪炮犀利,天军实已无法取胜。
此时,苏州守将纳王郜永宽、比王伍贵文、康王汪安均等一帮湖北老乡发生了动摇,反对继续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