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军左路李福猷,回师贵州的任务,本来是掩护右路石达开中军过金沙江,并担任后卫,随后过江。
应该说,李福猷任务完成得很好,虽然其复进川西的时间稍晚,可以说石达开的覆灭,与他关系不大,与前锋赖裕新率先覆灭关系大。
以前,天军杨东王选前锋的条件,都是跑狗营追马营出身的北伐军及其将帅,而石军前锋却是石军中仅存的天军种子而已。
一般来说,大军远征,前锋后卫风险最高,主帅应之以铜头铁尾豆腐腰,没错的。
前面说到过,西南三省清军以四川最大最好,金川土兵甚至名重全国,凉山土兵实也不差——
一再重挫赖裕新后,又回头围堵石达开。
石军入川西,包括赖文光新捻军入川东,从想法到行动,实际都是错误的,也行不通的。
李福猷在主帅、主力既没、兵单势孤之下仍回头贵州,也是正确的选择,应该就地坚持下来。
可惜他,孤军心不独,仍纵横五省,转战游击十多个州县,回到两广后,没想到会是这么个结果。
前面也说过,李福猷本是陈开大成国大将,广东红兵的老底,没有老天军的历练,兵败连州时还与敌讲情面,谈判过路。
终于为敌所趁,算是用自己的生命补上了老天军早就克复了的情感一课。
李福猷兵败连州,个人被擒,其实兵力损失并不大,在桂东粤北尚有万人左右——他们没有选择光荣的投降,也没有选择英勇的拼死,而是选择了立马回头,重返贵州。
时间在,18年初。
率领李福猷残部上万人,再次回师贵州的石军首领,名为:李文彩。
如果说,李福猷在最后纵横五省时并未意识到,应该中停建基地,李文彩算是穷途知返,回到了原应停留的贵州。
当时,贵州高原上,各族民军此起彼伏,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张秀眉、杨大六、包大肚、柳天成、金干干、陶新春等6部义军。
这才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也是当初天军从广西得以脱颖而出的典型环境。
李文彩,审时度势,率部主动投靠苗族义军柳天成,任职军师宰辅。
没想到,这李文彩极具生存能力,在贵州高原上又奋战了整整8年。
李文彩,又名李七,原大成国定国公,广西永淳今横县平郎狮子堂人,其简历如下——
1852年参与组织永淳13屯起义,后加入陈开大成国,封定国公,隶属定北王梁昌部。
其间战果,曾克横州、南宁、隆安、果德、田东,威逼百色,置府建州,委任官吏,建立政权。
大成国灭后,随李福猷投石达开,其后经历同。
柳天成,贵州都匀坝固人,1855年起义,建有鸡贾河根据地,活动范围不小,计有:都匀、独山、荔波、都江、八寨、麻哈、大塘、贵定、平越、瓮安和罗斛等地方。
包含黔桂边界在内,实际是一个地方的老乡,这可能是,李文彩投柳天成抱团取暖的原因。
18年头,李文彩投柳天成,年中天国即倾覆,就算去年底李福猷借道成功去江南,也只是同李世贤流浪了。
可见,事成不成有天命,作为主帅则一定要,眼界和心胸都开阔。
李文彩与柳天成休戚与共,一晃五年过去了,1869年6月,同八五,柳天成与金干干携手大战贵州提督张文德,李文彩率军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