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军四攻昆明,开局相当顺利,到第二年3月底即完成三面围城、一面激战,而后经年激战,在两翼反复争夺外围州县,最终未能攻克省城,竟致全军倾覆。
失败的原因相当复杂,复杂正在于:东征军夺城的方案就是,里应外合。
利用马如龙所部作内应,而内应的回军将领合、马学林、马云龙先后被马如龙抓捕杀掉,单靠强攻又不济,因此只好失败。
攻防战长达2年时间,双方战场上都有人倒戈配合,先是马如龙的人,后是东征军的人,包括所谓的东征军总指挥蔡廷栋夫妇在内。
当然,这两口子和李方圆实际是诈降,无奈之下想混入城中做内应,可惜被马如龙慧眼识破,技高一筹杀了个干净,只走脱蔡廷栋一光杆司令。
马如龙是如何策反他们的,细节尚不甚清楚。
本来,东征前夕,大司寇李方圆力劝杜文秀:要亲自挂帅,杜本人不愿意,以致东征军总指挥是谁都众说纷纭,有人干脆,说其女杜凤英才是总指挥——
“以己女蔡杜氏为,以其夫扬威将军蔡廷栋及大司平马兴堂并方圆佐之,统18大司所领人马约二十余万,号称四十万,向昆明出发,蔡杜氏虽为,终系女流,焉能驾驭此纠纠群雄?因此各不相下。”
当然,这是佘空写的小说《云南奇英弭乱记》,也是本小说的说法,小说不从小说,难道从大说不成?
所谓大说,就是她老公、扬威大都督蔡廷栋才是,根据是敌方资料——
“所获杜逆赤金伪帅印一方,衣冠十件及逆酋蔡廷栋金包银伪经略印一方,经封送军机处恭呈御览。”
经查:武职最高者为大经略,是出征时的统帅,其印为金包银,由扬威大都督兼,所以是东征军统帅。
到底是,老婆听老公的,还是老公听老婆的,就见仁见智吧。
关于东征军总指挥是谁的讨论,并不是多余的。
还有人认为,东征军总指挥是,南路总指挥马国春,其司令部设昆明德胜桥一带,具体指挥围攻昆明城,但要说他能指挥北路那一大串大司,显然滑稽。
杜凤英参加围攻昆明,是东征第二年1868。
关于杜凤英的归宿,巡抚岑毓英当时奏称:“降人蔡廷栋久住提臣马如龙寓所,忽于八月携其妻杜文秀之女蔡杜氏逃出城,迄今尚未拿获。”
还特别指正:杜凤英被杀于城内白鹤桥,是“乖错”。
后来,岑毓英贵为总督,修光绪《云南通志》记载:“小扬威料事不济,与马献首将马文成,即别号戮四者潜逃,于是杀社文秀之女于白鹤桥。”
法国人罗舍也说:“马如龙痛恨扬威的背叛,便把扬威妻绑赴刑场杀了,路人观者如堵。”另有两种记载也如是说。
可见,杜凤英当时即被杀于白鹤桥,是肯定的。
岑毓英这两处记载,之所以相互否认,是因为他与马如龙的矛盾尖锐,因权力关系向来不陸,当时奏报:杜凤英夫妇均从马如龙寓所逃走,“月久尚未拿获”,明显是借大妈之刀捅马如龙。
至光绪修志时,马如龙早调往湖南去了,已无利害冲突才吐了实情。
只是,在下注意到,杜凤英的结局与杜文秀长女杜凤扬相同,应为同一人,英扬二字在部分方言口语中是难以辨听分明的,如是两人则肯定会写明的。
东征军失败,大部颠覆,与提督马如龙反间和策反攸关甚巨,好吧,关于东征就交代到此,以下还得说说,东征期间杜文秀的滇西边贸保卫战——
云贵川西南三省,唯云南有千里边防线,情况不同。
滇西腾越,今腾冲,与上缅甸交界,是国防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