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战争结束后,左宗棠率部入疆,继续追歼白老虎——最后的陕西回军。
在左总入疆之前,还有个争论较大的历史问题——陕甘战争的人口损失,到底有多少?
因资料所限,该问题仅以陕西人口为例——
网络流言:汉死一千,回死八百,也有说,陕西汉人被戮600万。
先看专家算法——
这些说法并不确切,回军同时,还有天军、义军、捻军三部四次入陕作战,陕西平定后,还发生了光绪大旱灾。
据复旦文献《中国人口史》考证,对应战争及灾荒年限,陕西的人口损失为710万,其中——
战争损失,466万,旱饥瘟疫减少,244万。
这战损466万,也非全由回军所致,回军未至的秦岭以南地区,陕南也损失了100多万人口。
这是天军、李兰义军活动区。
回军、捻军活动中心区——关中,人口损失,311万。
这一统计,包含了回汉数字。
战前,回民数据说法不一,少至100万,按“民七回三”通例估算——
关中780多万总人口,回民占230万,取中间值,约165万。
以此推算,关中地区战损人口,汉人约146万,回民几乎绝迹,仅余2~3万。
此战损人口,汉人较回民略小,显示出势均力敌总态。
就比例而言,回民受创更重。
战后,陕回已从富庶的关中平原,被迁安置在艰苦的甘宁西海固,也说明了这点。
人口学家的估算,大致有谱,在下赞同关中回民战损,100万以上。
以下,是在下为成此书翻阅众多间接资料,留下的印象,难以磨灭,现按对战逻辑,分列如下——
1、大义未明
陕甘战争12年,带有浓厚的名族仇杀色彩,尤其起义阶段严重。
陕西回军,缘于天军入陕,是天军弟子,但作战跟师傅表现不同——天军重在掳人,回军重在戮人,以至踏入大仇杀泥坑。
在陈德才天军首次入陕时,回汉民众都当团勇,配合清军守西安,防堵天军。
兵勇结合,早成清军作战惯例。
天军出陕时,已有回军3000人参战,破了渭南城。
此后,便各自拉人配伍,回民成军,汉人继续民团,配合清军。
民团规模小,无家属相随。
回军规模大,全家随军。
起义阶段,双方大体相当,互杀严重,回民成军后,汉人民团就不是对手了。
大体上,渭南民团有优势,渭北回军有优势。
到1867年7月左总入陕时,汉人已经付出了100万以上代价,而回民仅剩20余万,尽在军中,大部已被肃回仇杀了。
左总是战场过来人,标榜剿抚兼施,入陕即告示——
“多杀非仁,轻怒非勇,诛止元恶,锄必非种。凡厥平民,被贼裹胁,归诚免死,禁止剽动力。
“汉回仇杀,事起细微,汉祸既惨,回亦无归。帝曰汉回,皆吾民也。
“使者用兵,仁义节制,用剿用抚,何威何惠?”
就是在刘松山不幸死后,依然高唱“不分回汉,只辨良莠”,战场招抚了绝大多数陕回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