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80章 不和

李献忠原名阿布思,原为九姓铁勒同罗部落首领,臣属于突厥汗国,人口众多,力量强大,所以乌苏米施可汗统治时,任命他为西部的叶护,地位仅次于可汗。突厥汗国灭亡,乌苏米施可汗被拔悉蜜、回纥和葛逻禄的联兵攻杀后,他率部投奔大唐,李老三册封他为奉信王,赐姓名为李献忠,将其部落安置在朔方节度使所属河南之地。

李献忠,或者说阿布思,历来和安禄山不和。

不过呢,具体的事件,却难以列举出来,反正两个人就是相互看不顺眼。

这件事,在朝野上下早有流传,到了最后,大唐还是有有识之士,尤其对西北陇右比较熟悉的人,最终揭开了这个盖子。

阿布思和安禄山的不和,应该是源自哥舒翰和安禄山的不和。

而哥舒翰与安禄山的不和,应该是源自哥舒翰与安思顺之间的不和。

安思顺是安禄山的哥哥。

安禄山生父早丧,生母改嫁,他耻与继父生活在一起,便和安思顺等人订交为兄弟,一同离开生母,前往幽州讨生活,这么说吧,安禄山因为各种原因,可能同辈的兄弟不少,但是从他本心来说,只认有限的那么几个而已,其中,安思顺就是最重要的一个。

安思顺与哥舒翰都从西北军出身,哥舒翰比安思顺约小十岁,同在河西节度使位置上待过,这就是他们矛盾开始的地方。

哥舒翰本人虽然没有当河西节度使,但他的旧上司是王忠嗣,正是王忠嗣在河西节度使任上发现哥舒翰的才能,提拔为牙将,出任大斗军副使,才让哥舒翰一路因功成长为大唐开元、天宝朝的最重要将领之一。

回到大斗军,正使,就是安思顺,哥舒翰一度是他的副手,时间是天宝五载,两人曾经共事。

哥舒翰以大斗军副使之名去新城征讨吐蕃,同行副将就瞧不起哥舒翰只是副手,对他非常无礼,哥舒翰居然将其打死树立威信。然后在苦拔海将三支吐蕃军全都打败,一战成名。

之后王忠嗣受排挤贬谪,哥舒翰念其提拔大恩,愿意舍弃职务换取王忠嗣的罪责,李老当时还挺感动,李林甫考虑到李老三的情绪,不得不提拔哥舒翰,但是又不愿其做大,就分割王忠嗣原先统治的河西节度使辖区,以安思顺为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为陇右节度副使,就趁此把原王忠嗣的人马一分为二。

随着哥舒翰地位提升,与吐蕃方面战事较多,不断立功,拓展唐军声威和势力范围,自然他对安思顺、安禄山十分轻视。

就安禄山那得意忘形的劲儿,哪里受得了这个?

随着安禄山受玄宗李隆基宠信,安思顺在西北时间更久,根基也颇深,然后两兄弟都发现哥舒翰脱颖而出以后咄咄逼人。安禄山为了压制哥舒翰,就希望借重安思顺,让他在西北军争取一方势力。

所以说,哥舒翰和安禄山之间,本来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主要是因为哥舒翰在河西、陇右的声势越来越强,挤占了安思顺的势力范围,让安思顺对这个自己曾经的手下,颇有点气不顺的感觉,然后安禄山算是爱屋及乌吧,你老顶着我哥,还后来居上了,还敢瞧不起我,那行嘞,我也瞧不起你。

至于阿布思,却是哥舒翰一手简拔出来的。

刚才说了哥舒翰曾经的上官,河西节度使王忠嗣被贬,具体背后的博弈就不多说了,只说王忠嗣被贬的导火索,那就是石堡城。

石堡城地处高原,居高临下守卫通行要道,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老三的意思呢,把它攻下来,也算是开疆拓土了。

王忠嗣不干,第一个,攻下来没啥大用,还是难以仰攻高原,第二个石堡城的地势太过凶险,别看是一个只有几百人守卫的小堡子,但是要想攻打,不知道要死伤多少唐军将士,按照王忠嗣的说法,不值。

李老三一听,不乐意了,再加上诸多利益相关方,借着这个机会一顿上蹿下跳,最终引发了李老三对王忠嗣的怒火,一气之下,将之贬官。

哥舒翰呢,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惊,不但上书为王忠嗣求情,还给了李老三一个承诺,不就一个小小的石堡城吗?王节帅不打,我带着河西军去打!

这一场战斗,堪称惊天地泣鬼神,唐军伤亡过万,终于拿下了石堡城,全歼守军一百余人。

也正是因为这场战斗,哥舒翰升任陇西节度使,和安思顺的河西节度使,将原河西方镇一分为二,随后的事情也不必多说了,反正哥舒翰这么折腾,到了最后,也没有救下王忠嗣。

这些且不多说,只说李献忠,也就是阿布思,正是他在攻击石堡城的战斗中大放异彩,被哥舒翰一路提拔,最终成为了陇西节度副使。

这样一来,脉络就清晰了,王忠嗣提拔了哥舒翰,哥舒翰提拔了阿布思,这种简拔之恩,在军中相当于文官群体之中的座师和学生的关系,堪称牢不可破。

那么,哥舒翰和安思顺不合,进而跟安禄山不合,自然阿布思作为哥舒翰的“衣钵传人”,自然也要和安禄山不和了。

还是那句话,两者之间,没有具体的冲突,但是就是相互之间看不顺眼。

关于这个“不和”,谢直还真有自己的一番解读,这种“不和”,说白了,就是大唐边疆东北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之间的“不和”,深层次的原因,无非是对有限的军事资源的竞争而已,具体表现出来,就是安禄山这个幽州、河东两镇节度使,与哥舒翰、阿布思一系的大唐西北军将领“不和”。

当然,不管这些原因有多少人知道,但是这并不影响满朝文武都知道,安禄山与阿布思之间不和的传闻。

满朝文武一琢磨,要是这么说的话,阿布思和安禄山本来就不和,真要让阿布思率领陇右军去和安禄山一起包围契丹王账,以安禄山那种性格,还真没准脑袋一热直接动手……

“除此之外,还另有缘由!”

却没想到,仅仅“不和”还不成,人家谢三郎再次开口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