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
因为李林甫!
小义陪着谢二胖子一块儿到了政事堂以后,李林甫和王鉷俩人正在商量,三千斤火药这件事如何向天子汇报,还没等他们商量出个结果呢,谢二胖就来了,进门就是一句话——三千斤火药,找到了,就在长安武库,赶紧奏明天子,出动十二卫!
王鉷一听就急了,卧槽,火药要在长安武库,真要是炸了,这不出大事儿了?赶紧吧!
坏事儿就坏在了李林甫的身上。
他就说了,今天上午在长乐驿给东平王送行的时候,高明跑到长乐驿一顿打闹腾,说什么追查线索到了东平王府,还要让我和王鉷王大人一起向天子进言,封锁东平王府,彻底搜查,我俩这还没商量出来一个结果呢,你们又告诉我,火药了在长安武库?你们说话还能不能有个准谱没有!?不行,今天必须把话说明白了,你们是如何追踪的,又是如何得出这样结论的!说不明白,别指望我向天子进言!
谢二胖子没办法,虽然他们淮南一方,都极其反感李林甫这货,但是人家终究是大唐首相,如今又要通过他想天子进言,不说明白了,还真不行,就这样,谢二胖子进行描述,小义在旁边补充,总算是把事情给说明白了。
等他们说完,李林甫却不说话了,就连刚才一脸急迫的王鉷都有点无言以对,良久之后,这才问道,这个推论,是不是太过武断了?
小义最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出现了,不但他自己感觉高明的结论有点武断,就连李林甫和王鉷听了,也都感觉跟闹着玩一样。
小孩子,闹着玩,没人管。
但是如果是一名朝廷官员“闹着玩”,还的逼得大唐首相去奏请天子出动十二卫,恐怕就是真正的政治盟友,都不会同意,更何况,李林甫也好,王鉷也罢,和淮南一方,哪里称得上是盟友?不给他们一刀子,就是很克制了。
所以,在介绍完整个事实之后,谢二胖子再把要求提出来,王鉷闭口不言,李林甫百般推脱,一来二去的,就把谢二胖子给逼急了。
你们怎么这么磨叽?咱就一句话,你们去不去吧!?你李林甫要是说现在就不去,我也不跟你费劲了,我以淮南节度使长安留守的名字,自己去面见天子!
这是要翻脸啊。
却还是被小义拦了下来。
为啥?
一来,直接和李林甫、王鉷等人翻脸,好处暂时没有,坏处倒是一大堆,不划算。
二来,整个流程,这才是第二步,往下还得说通了天子李老三,然后才是派兵支援等等的实际行动,以现在这情况来看,说服李林甫就这么费劲,难道就一定能说服了李老三不成?再说了,就算说服了李老三派十二卫去支援,有得耗费多长时间?高明现在人就在长安武库,他还等得及吗?
所以,翻脸了,也很难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
那怎么办?
小义给提供了另外一条思路。
这样,这次我淮南谍报司,进入皇城的时候,带了二十余名好手,一来是保护长安留守谢正,二来,也是为了防备不时之需……
现在看来,你们也都不愿意相信三千斤火药就在长安武库,更不用说奏请天子发兵支援了,那就这样,我们谍报司要一个授权,你们政事堂,允许我们谍报司去支援长安武库就行……
啥意思?
很简单,你们不是不愿意支援吗,我们自己去!
这个倒不是闹脾气,小义还给李林甫、王鉷分析了一下。
如果三千斤火药没有在长安武库,咱们虚惊一场的话,做出推断的,是淮南大少爷高明,武力支援的,是淮南谍报司,如果真是谎报军情,责任全在我淮南一方,到时候该问罪就问罪,跟你们政事堂一点关系都没有。
如果三千斤火药就在武库,那么,我们这二十多人过去,可能就可以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一旦邀天之幸阻挡了黑衣人引爆武库,你们政事堂在这件事情里面给出了授权,表明了支持的态度,也算是有功于社稷。
怎么样?
王鉷一听,这个主意好啊,不用担风险,纯粹捡便宜,这是好买卖!
即便以李林甫有心阻拦的情况下,他也拿不出反对的理由——人家都把话说到这份上来了,他要是还说什么,“皇城重地,闲杂人等,不得随意走动”之类的屁话,估计谢二胖子当场就得翻脸,什么大唐首相不大唐首相的,就以老谢家的脾气,不把政事堂拆了,都算是不孝……
就这么着,小义带着谍报司的二十余名好手,驰援长安武库。
到了武库门口,一看监门卫兵卒包围了武库,小义的心里“咯噔”一声,又惊又怕,还有点期待。
惊,监门卫并最前来长安武库,说明武库一定是出事了,难道高明跟闹着玩一样的推断,还真成了?黑衣人,三千斤火药,果然在长安武库之中!?
怕,他怕高明出事,虽然他不知道,高明先找孙员外郎后来长安武库,到底花费了多长时间,但是私下里琢磨着,总比小义自己先回进奏院,后到政事堂,又在政事堂磨叽了那么长时间,要短不少吧?短了多长时间,人家高明就早多长时间到了长安武库,既然黑衣人真的在武库之中准备引爆,那么,高明会不会有危险?
好在,如今监门卫已经包围了武库,而且武库现在还没有炸,说明黑衣人还没有得逞,这种情况……岂不是说明,高明的谋划成功了?难道他还真拖延住了黑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