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破案,不是在作战!”
谢直言语平淡,声音轻柔,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轻声细语,但是其中内容,听在高明的耳朵里面,就如同惊雷一样,轰然作响。
“师父……”高明一声轻呼,千言万语顶在喉咙,却根本不知道从何说起,双膝一软,直接跪倒在地。
谢直仿佛没有看到一样,继续说道:
“你我师徒一场,我在正式教导你的第一天,就给你说过一个道理,这世上,好东西多了去了,不见得每一样好东西都适合你,学能耐,学多学少倒是其次,关键是‘用得好’三个字,这才是根本!
你这一次,就把能耐用错了地方。
第一个,明知道何二,当时还在用隐藏身份张姓中侯,明知道他可能有问题,去他家里调查,为什么只带着周全、刘安两个人过去,真以为淮南三人成阵就能天下无敌吗?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一个不慎,刘安不就伤在他的手上?
当时,如果你调动金吾卫,或者调动京兆府、长安县的捕快协助呢,没进门就包围他的家宅,他还跑得了吗?
第二个,何二翻墙向张守珪废园逃窜,你们三个为什么穷追不舍?
当时刘安受伤、高明中毒,那种情况之下,也敢追!?要不是正好赶上小义强攻黑衣人,你们三个还有性命在吗?
你当时就应该求援,无论是十二卫还是京兆府,都行,带兵包围张守珪的废园,查询蛛丝马迹才对。
你们三个拼了命地追了上去,人没追到,还让小义不得不分兵救援你们,这是什么?这是帮不上忙,还捣乱!”
第三个,明知道长安武库就是黑衣人的目标,明知道孙员外郎可能有问题,带着周全,还有那个身份不明的任老道,你就敢往长安武库里面闯?
说你莽夫都是夸你!
监门卫拦着你怕什么?既然已经要通过闹事,促使监门卫提前到长安武库去探查,为什么不闹得大一点?
你可得想明白了,你是国朝的监察御史,监门卫即便肩负保卫皇城的责任,他们轻易也不愿意得罪你,这也就是监门卫大将军尽忠职守,听了你带着一个没有腰牌的老道进入皇城,直接就派兵去了长安武库,这要是碰上一个怂的,听说你堂堂高御史,就带着一个人进了皇城,要是给你来个睁一眼闭一眼的话,你怎么办?
与其这样,不如往大了闹,多带人!就算是监门卫大将军自己想犯怂,也不能给他这个机会!”
高明跪在地上,听了个满脸通红,谢直所说一二三,正是他在侦破案件过程中毛躁莽撞的地方,被谢直一条一条地拿出来指责,着实有点丢人,不过高明也知道这是师父在悉心教导他,要不然的话,以谢三郎如今的地位,怎么可能一点一点地品评,还提出来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种复盘,才是真正难得的学问!
所以,高明纵然满脸通红,却只是愧疚,一点也没有埋怨的意思。
“师父,我知道错了,以后做事,必然三思而后行。”
谢直听了,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却摇了摇头,开口说道:
“我说这些,不是让你遇事畏难,是要告诉你,遇事要冷静,一定要琢磨清楚了,该冒险的时候就必须去冒险,不该冒险的时候,别傻呵呵地往上冲!
你高明是我谢某人的徒弟,也是什么淮南大少爷,但是在咱们淮南,没有什么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狗屁道理,真逼到了份上,我这个淮南节度使也要挺刀子往上冲,更何况你不过是我徒弟而已。
但是,该冲的时候,冲,不该冲的时候,要慎重!”
谢直说到这里的时候,一改刚才的轻声细语,所有温和一丝不见,变得严肃异常。
“这个慎重,不是为了你自己,是为了你身边的人!
周全、刘安……我要是没有记错的话,这两个孩子,自从你在淮南军的时候就跟着你了,算算时间,也有十年上下了……
这一次,刘安受伤于张守珪废园,周全受伤于长安武库,都是因为你的一意孤行!
要不是他们两个拼死护卫着你,你这个什么淮南大少爷,还能有机会在我面前卖弄你的那点小聪明吗!?”
谢直冷哼一声,严肃,变成了声色俱厉!
“高明,记住了,你死了,没关系,就当我谢三郎浪费了十多年的粮食,我谢家虽然不豪富,这点粮食,还没有看在眼里。
但是,别因为你的一意孤行,葬送了我淮南好男儿的性命!
听见没有!?”
最后一句,就是一声低吼,如同惊雷一般,炸响在进奏院的大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