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87章 因为……案子!

别人自问在天子面前,还真没有王鉷的牌面大,这时候说话,不是给自己找事儿吗!?

真以为李老三的怒火仅仅对着王鉷?

别闹了!

没听见任海川任老道说嘛,王繇和王銲、王准叔侄两人的恩怨,“在长安城朝野之中,多有所闻”,也就是说,金殿之上的满朝文武,有不少人知道这件事情……

但是,有人告诉李老三吗?

嘿,天子,你亲闺女一家子,被王鉷家的兄弟、儿子,欺负了一个溜够,你还不知道呢?

这句话,可是没人说。

还是人家谢三郎,阔别大唐中枢十八年,刚刚回到长安城仅仅半个月的时间,才借着“王銲谋反”由头,告诉了李老三……

这让人家李老三怎么想?

噢,你们都瞒着我?这要不是“王銲谋反”,我现在还不知道我家闺女被欺负成这样呢?

这让满朝文武情何以堪?

所以,现在还是老实点的好,省得给自己招灾惹祸!

满朝文武,就在这种诡异的气氛之中,维持着一种宁静,金殿之上,唯有李老三的气喘之声……

良久之后,李老三的这口气才算是勉强喘匀了。

把堂堂大朝会开成这个德行,自从他登基一来,就从来都没有过,简直气得肝疼!

但是不继续还不行,那还跪着一个呢……

任海川!

人家毕竟敲响了登闻鼓,要是一般事儿,一句“命有司严加勘察”也就应付过去了,但是今天不成啊,既然已经派王鉷去捉拿邢縡、看管王銲了,总归要等一个结果出来才好……

哦,对了,金殿之上还跪着一个呢,比任海川跪的时间还长……

谁?

安庆绪!

这哥们今天上金殿来参加大朝会,本来是以幽州、河东两镇节度使府长安留守的名义,替他老爹安禄山,向朝廷请示一下——请朝廷在陇右发兵,合围契丹王账,以此来扩大战果……

结果刚刚把要求提出来,还没等他按照老爹在私信之中的指点,利用种种话术打动大唐的满朝文武呢……

谢三郎就蹦了出来,这顿怼!

那简直是从他老爹安禄山“说开去”,上怼天子,下怼朝臣,中间还没忘了大唐首相李林甫!

那强横,直压得满朝文武都哑口无言……

也就是“天子面前的红人”王鉷,还能“仗义执言一二”……

安庆宗以为找到了对付谢三郎的“盟友”,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呢,登闻鼓就响了……

后续的发展,简直一言难尽,反正给安庆绪看得一愣一愣的……

九五之气,邢縡下落,由韦会身死引出王瑶和王銲、王准叔侄的恩怨……

还没等安庆宗反应过来呢,王鉷已经大败亏输,就在满朝文武的注视下,这位“曾经”的“天子面前的红人”,跌跌撞撞地跑出了金殿,据说,要亲手去抓捕自家的兄弟,户部郎中王銲……

安庆宗都吓傻了!

骑士冲锋,当面拼杀,安庆宗自问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了十多年,还真不怕……

但是,他什么时候见过这种杀人不见血的路数?

别说见血了,人家谢三郎连话都没说几句,找了个老道敲响登闻鼓,三言两语就拿下了“天子面前的红人”……

太他么吓人了!

安庆宗想到自家老爹和谢三郎的恩怨,不由得由衷地佩服自家老爹,得罪了谢三郎,还能从开元二十三年活到现在,还能活蹦乱跳的,也是不易啊……

且不说安庆绪如何在金殿之上胡思乱想,这哥们反正就那么一直跪在原地。

这就有点显眼了……

李老三刚刚生了一肚子气,这才刚刚缓和了下来,一眼看见了安庆宗,还挺高兴,正好处理处理这事儿,也好让自己换换脑子……

“幽州、河东节度使府留守,安庆宗是吧?

刚才你上报的什么来着?

安禄山奏请陇右兵出塞,是吧?

朕来问你,如果陇右兵出塞的话,东平郡王安禄山,能否保证和陇右军一起配合,一举覆灭契丹王账?”

安庆宗听了,顿时大喜过望!

本来以为经过谢直谢三郎这么一搅和,调陇右军出塞作战这件事情,肯定黄了,没想到峰回路转,天子在经历了谢三郎的“强横”之后,竟然有点不想搭理他,却把话题重新引回了“陇右军出塞”一事上。

安庆宗来不及多想,神色激动地朗声说道:

“陛下放心,破灭契丹王账,易耳!

家父奉令出塞,五天急驱三百里,早就到了契丹王账的左近,如果仅仅要破灭其王账,只要全军出击,破灭王账,旦夕之间!

只不过家父考虑大唐边疆的长治久安,不但要将契丹王账一举破灭,还要给我大唐边疆打出十年的太平,这才请陛下下令出动陇右军,好一战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