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受命平叛……
叛贼凶恶!
幸有谢中丞带兵支援,这才一具扭转了局势……
臣坐镇后方,谢中丞带兵向前……
王鉷担心叛贼王銲受伤,竟然冲破了军阵!
谢中丞大怒……
叛贼邢縡在王鉷的配合之下突施投矛……
幸而谢中丞警觉……
臣这才受伤……
此事,全是因为王鉷,他身为国朝御史大夫,知法犯法,以私情破军阵!也就是陛下福威护佑,又得谢中丞忠勇,再加上臣为国而不惜身,这才顺利平灭了叛乱……
如若不然的话,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另外,臣怀疑,王銲叛乱一事之中,必然有王鉷在幕后推动!
原因有二。
第一个,臣带金吾卫平叛之时,叛军与金吾卫撕打,不喊其他,仅喊一句‘某要伤了王大夫’,他们乃是造反,难道还要顾及国朝的御史大夫?
第二个,在叛贼大败亏输的时候,王鉷亲自出面,以私事破坏朝廷平叛军阵,给了叛军偷袭谢中丞的机会,仅仅凭借这一点,臣就怀疑王鉷与叛军之间有不为人知的谋划!
臣,御史中丞,弘农杨国忠,请陛下治罪王鉷!”
杨国忠可算是得着理了,在金殿之上当当当这一顿喷,不但描述了具体平乱的过程,还在描述的过程之中,夹带了不少私货。
谢直听了,想了想,还是没开口,杨国忠说的这些,除了虚报了一点他杨国忠在平乱之中的作用,其他的,基本也都是事实,谢直知道,他之所以上蹿下跳地嚷嚷得这么厉害,毕竟还是有点他自己的小心思的……
比如,想弄死王鉷!
这个好理解,他杨国忠因为御史大夫这个职位,早早就跟王鉷结怨了,两个人之间的仇怨,恐怕满朝文武就没有一个不知道的。
现在,王鉷的亲兄弟谋反,王鉷还怕自己不死一样往井里面跳,他杨国忠要是不把旁边最大个的石头给他扔进去,他都对不起和王鉷这么多年的恩怨!也就是这事儿事出突然,杨国忠没准备,要是早告诉他,甭多了,就一天,他就能把华山南峰给他填井里面去!
除了这个小心思之外,杨国忠还有一个……
表功!
这一次平叛,人家谢三郎固然是首功,我抢不了,也不敢抢,但是也不能说我这个“第一人平乱总指挥”一无是处吧?别的不说,脚丫子现在还淌血呢!这叫因公受伤!没个功劳还没有个苦劳?谁敢说我杨国忠没功劳,老子带着杨家五府所有人上你们家养伤去!
杨国忠这点子小心思,谢直一眼就看透了。
说实话,懒的管,只要把事情说明白了就行……
另外,他也需要有这么个人蹦出来,死死要王鉷一口……
杨国忠,正好,所谓贼咬一口入骨三分,要不是杨国忠这么没皮没脸的,还真不一定能因为这事儿对王鉷产生多大的危害。
果然!
杨国忠这一通上蹿下跳,果然打消了满朝文武的疑惑,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啊——为了自家兄弟,仗着身上的官袍,硬闯军阵,这就不是一个国朝御史大夫应该干出来的事儿!
更何况因为王鉷的硬闯,还给了叛军邢縡偷袭谢直的机会,这也就是人家谢三郎命大,自己躲开了,但凡要是有一点损伤,当场的淮南军就能把王鉷活活撕吧喽!
这么说来,人家谢三郎仅仅把他捆了起来,还真算是给面子了……
满朝文武甚至怀疑,这是谢三郎干出来的事儿吗?难道传说中“睚眦必报”的名声是假的?这要是碰上一个脾气爆的,当场把王鉷砍了都有可能,结果,“睚眦必报”的谢三郎,竟然仅仅把王鉷捆了……?大伙都弄不清楚怎么回事了……
听了杨国忠的描述,不但满朝文武,就连李老三的脸色都已经寡淡了下来,看着王鉷被倒剪了双臂、被捆了一个严严实实,一张脸跟身上的红色袍服都一个颜色了,却也在心中憋出来两个字,活该。
“王鉷,你有何话要说?”
“陛下!”
王鉷进了金殿之后,纵然被绑着,也一直直挺挺地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