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6章 整顿吏治

春秋时代,

读书是贵族的权力,就和当兵打仗一样。

庶民是无法享受这种权力的。

但在灵国,经过徐灵五年来的励精图治,改变了很多事情。

当兵打仗,已经不是贵族专属权力了。

读书,也已经渐渐不是了。

就连很多贵族士子,在每日密侦司和时政报的宣传和渲染下,逐渐被洗脑,加入了学塾读书。

在一个大环境下,和请私教过来教是不一样的。

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形成了一个个的集团和集体。

灵国的国运,就此进入了不同次元的爆发增长当中。

在督造县道和学塾的期间,

徐灵再次肃清了一波灵国吏治。

将一些贪腐的,做坏事的,统统下狱砍头,数罪并罚。

这种事,当然是永远也杜绝不完的。

但徐灵的力度,却深深的打入了群臣的心中。

当然,徐灵清楚,太过分的话,就没人愿意来当官了,他一直拿捏着一个度,一般的小贪,仍旧是不会打的,

朝野之中,要留有两分人情在内,充作润滑剂。

而与此同时,

徐灵给每位官员都加了薪,有多有少,并称之为‘年终奖’。

也就是说,

每年,让吏役局和稽查局,考核各县官员,国君府官员的政绩,按成绩来发奖金。

最少的也有上万钱。

最多的,则有二十万钱。

灵国倒也不差这点钱。

官员们却很高兴,以后每年都能拿年终奖,这只会让他们更努力的去做事,以充自己的政绩。

但政绩并不是忙碌的。

有些官员为了政绩,一样做了坏事,

徐灵又针对这个,和矩光一起出台了一项项官员规章守则。

每次上朝,都让他们念一遍,以记住里面的教诲。

当然,这些规章很多都是徐灵从ooo里抄来的。

除了年终奖以外,徐灵还学习了后代的‘养廉银’制度。

从农业税收中,分发一些杂苛的报销金下去。

因为有时候,尤其是各县的县长,做事情只能拿自己的钱来垫补,

而国君府也是会有疏忽的,比如某个县,一个最底层的小吏,薪水忘发了,平时去要,那是根本要不到的。

而县长为了安抚属下,只能用自己的钱补贴。

因为他如果不发,密侦司派来的副县长就会记他一笔。

这当然都是小事。

总不可能,因为一个小吏的薪水算错了,告上总政厅吧?

没那么麻烦,一般都是县长补贴。

而这部分,就需要报销金来安慰了。

每个季度,国君府都会发下一定数量的报销,大概上千钱,作为县长们的一个安慰。

这样,也替总政厅的错误计算兜风了,同时也解决了各县县长心里的不满和憋屈。

而在总体国策上,

对于官员来说,要让他们感觉到,做官还是很不错的。

只要你不犯法,不贪污,不结党,纵然什么事也不做,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每个月赚的钱都是很多很多的,而且福利也很好。

每位官员,告老后都有退休金,和工局的那些工匠待遇一样,但金额却比工匠更多。

如果你这也不满意,那也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