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周帆不接受这么慢的主舞。
他没问若沧愿不愿意,就当起了老师。
一身气势满含怒意,仿佛生气若沧空有天赋却不好好跳舞。
若沧默默的跟着看,跟着学。
他视线里挥之不去周帆斗牛般凶残的气运,然而气运炽烈盛大得心怀整场表演,着实令他有点儿佩服。
这么一个气势愤怒满腔烈焰的男人,居然……
意外的是个好人?
若沧第一天跳得强差人意。
第二天一来,所有人都觉得他不一样了。
舞蹈动作更加标准,唐乐舞部分的气势更加雄浑,俨然一位心怀壮志的使臣,要为大唐出使西域,不负圣命。
连身边被他拒之千里的伴舞小姐姐,都真心夸道:“若沧,你好厉害,一晚上就进步这么大!”
“周帆教我的。”若沧眨眨眼,从不胡乱领工,“他教我怎么跳唐乐舞。”
伴舞:???
昨天周帆怒气上头,挑衅若沧惨败而归。
这明明是势不两立互看不顺眼的戏码,怎么一晚上过去,忽然变成了友好同盟。
忽然团员们有点儿不认识周帆了。
他十一岁就在飞天舞蹈团,擅长唐乐舞和敦煌舞。
琳琅大师经常夸他,唐乐舞跳得大气,敦煌舞跳得洒脱,是难得的男舞者。
现在,若沧抢了本该是周帆的主舞位置。
周帆还去教他?
同伴们视线里都写满了诧异,若沧有天赋没错,但是周帆竟然这么快就想通了?
没等他们感叹若沧的魅力。
周帆就说:“《敦煌飞天》是老师的心血。”
有良知的舞者,都不该因为自己技不如人,毁掉一场舞台。
飞天舞蹈团存在近四十年,辉煌历史挂满了舞蹈室。
琳琅从小学徒,到伴舞,再成为带领他们走向世界的团长,这场《敦煌飞天》已经准备了很多年。
周帆一番话,惹得大家都变得沉默。
若沧能够看到这一群天真烂漫的金鱼,变得没精打采。
气运变化太快,他不得不问:“琳琅大师筹备《敦煌飞天》多久了?”
这问题一来,大家都有不同的答案。
有人进团五年,那就是五年以上。
有人进团七年,那就是七年以上。
他们叽叽喳喳的说着,周帆给了他们定论,“老师从登上舞台表演,就想重现《敦煌飞天》。到现在都有三十四年了。”
他进团最早,十一岁当学徒,十六岁给琳琅伴舞。
虽然琳琅有时候语气生硬的说他,但是周帆仍是琳琅最看重的舞者。
大家聚在一起,讨论自己进团之后接受的舞蹈编排。
一直知道《敦煌飞天》舞台是他们的最终目标,今年终于定下了日期,却没想到,这个目标已经三十四年了。
若沧也没想到。
若沧知道琳琅的执念。
但是他没想到,琳琅会告诉每一个团员,你们参与的每一场演出,都是为了一台名为《敦煌飞天》的舞蹈。
剧幕是专门请人撰写的,曲子是三十多年来找人精心编纂的。
里面编排的每一个舞蹈动作,都带着舞蹈演员们多年练习后的灵动生气。
只为了能够让当年带着期望出发首演的舞蹈亡魂,真正的安息。
也是为了她执着了多年的灵魂,真正的安宁。
若沧安静的听飞天舞蹈团的人聊天。
仅仅两天而已,单纯的团员们就没有避讳他的意思。
他笑着听年轻人的烦恼,什么约会暗恋电视剧,还有综艺节目爆笑桥段。
一到中途休息,食堂吃饭,他们就有聊不完的话题。
终于,火烧到了他的身上。
之前借过飘带给若沧的女团员,笑着问道:“若沧,《关度》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拍啊?”
神仙问题,一句话勾起了若沧的回忆,脑海里全是思维放空的老干部欧执名。
他笑得畅快,在众人好奇的目光里说道:“快了、快了,欧导已经写好剧本了。”
真的是超级快了!
已经“被”写好剧本的欧执名,正在三才观游荡。
若沧白天晚上都忙着练舞,他一个孤独老导演,突然就觉得家里待不住了。
以前一个人生活,闲下来看看电影,或者出门独自旅行,都没有觉得无聊过。
现在习惯了陪伴若沧出行,或者两个人在家养鱼,好像就没有办法接受安静。
于是,欧执名又来了三才观。
这座市里远近闻名的道观,是他以前常来的取材场所。
听经,看法事,和道长们喝茶闲聊,都是打发时间的手段。
张道长给他沏了一壶茶,笑着说道:“欧先生许久没来了。”
欧执名拂过茶盏边沿,不知道想起什么,笑着回道:“遇见了一位有意思的道长,所以最近跟他学了一点东西。”
张道长更好奇了,“欧先生说的,可是吉人天相大师?”
茶盏香气清新,欧执名反问道:“张大师为什么不觉得是杜先生?”
“因为我与杜先生相交甚久,他经常在我这里买香买纸,帮我带带徒弟。”
张道长轻挽衣袖,取起茶具,“他从没跟我说过,欧先生在和他论道啊。所以我猜,你说的必定是吉人天相大师。”
吉人天相本人,跟杜先生关系亲密。
张道长却不知道吉人天相是谁,说明杜先生更为重视若沧的意思。
欧执名听得出张道长话语里的好奇,笑着点头,“确实是吉人天相道长。”
张道长笑道:“吉人天相大师的符箓,暗含的凌然正气令我等敬佩。如果欧先生不介意,劳烦你跟大师说说,有空来三才观讲学论道,我必扫榻相迎。”
张道长的真诚不是作假。
欧执名也知道他们这些修道的人,热衷于同门论道。
不过,他脑海里浮现出敖应学的样子,眼睛晶亮的掰着算若沧的出场费,脸上笑意更盛。
“嗯,我一定告诉他。”
下次一定。
欧执名磨磨蹭蹭,跟张道长讨论道教经文里的东西,差不多快到下午,他终于离开了三才观。
途经长长的道观石梯,欧执名远远遇见了一位身着黄色僧衣的和尚。
欧执名从没有三才观见过僧人。
他不仅好奇的出声,“怎么来了个……大师?”
他本想说和尚,又怕不够尊重。
称呼一改,慎重了些。
张道长说:“这位是观主的朋友,经常过来与观主论道讲佛。”
至少在三才观,佛道和谐无比。
果然跟若沧说的一样,不存在什么势不两立。
欧执名与张道长顺着石梯往观门走去,那僧人略微抬头,就能看出年纪不大。
他穿着僧人出行常见的黄色僧衣,自带修佛者的淡定从容,模样长得俊朗出众。
然而,欧执名的角度,仍是止不住瞟向对方光秃秃的头顶。
他的偏见根深蒂固。
并不会因为若沧拖着他补习佛教敦煌舞,就接受了和尚们的光头传统。
毕竟,敦煌舞者,都是头发浓密的。
观主的朋友,并非张道长的朋友。
他们碰面之时,僧人向张道长做了一礼,张道长恳切的回了之后,说道:“观主今日在大殿诵经,慧弥大师可以自行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