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柳川一郎少佐派上去的那个中队已经安全抵近到距离独立团阵地已经不足一百五十米的位置,看的山下站在自家那位没有任何军令就被剥夺了指挥权的鸟山中佐身边一只脚站着苦苦坚持的武田少尉忍不住大骂出声:
“八嘎的中国人!良心大大滴坏了!为什么我们进攻的时候距离三百米之外就会遭遇炮击,而第三大队就能安安稳稳的靠近到一百五十米的距离之内?!”
这位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的日军少尉就差没说一句“这不公平”了;老实说,如果他真的说出这句话,正好满肚子的怒气无处宣泄的鸟山中佐真的会拔出自己的指挥刀一刀把他给劈了。
而就在武田少尉话音落下的瞬间,独立团的阵地上也随即有了动静。
他们,主动发起攻击了。
只不过,发动第一轮进攻的,不是步枪,也不是机枪,更不是迫击炮。
而是独立团工兵营的工兵们。
他们这一战的作战方式也很简单,不用拿枪,更不需要跟日军对射,只是躲在战壕里用那种刘猛发明的“大弹弓”将一个个的炸药包打到山坡下面去就行了。
一共一个半工兵连,超过三百名工兵,四个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基数为五个的7公斤重的炸药包。
之所以要工兵连来执行这个任务,除了独立团现存阵地上的兵力不足之外,还有就是工兵的双臂力量由于总是要挖掘战壕修建工事掩体,说白了就是干体力活儿导致的要比步兵大一些,更加适合“打弹弓”这个项目。
第一轮进攻,近百个炸药包就冲天而起,从独立团已然千疮百孔的阵地中飞向天空,然后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向还在观望的那个步兵中队的日军脑袋上落下。
带着厚重隔离板带着延时雷管的炸药包最少超过9公斤,在空中以及其不规则的轨迹翻滚着飞舞着往下砸。
这一幕,看得发现异常的日军有些发蒙。
中国人,难道因为缺少弹药而改拿石头砸人了?
“敌袭!”负责这次进攻的日军第三大队第一中队中队长南源明中尉凄厉的发出一声喊,下一秒就以和他身材极为不相符的敏捷扑倒在地,一个翻身藏到三米之外的一处弹坑之中。
保命第一,这是第77联队第三步兵大队上下全体官兵在战斗中的第一行为准则。
现在,就是回报的时候了。
只是他没想到,中国人不打枪,竟然丢起了“石头”。
不,八嘎!那是炸药包。
当一名躲闪不及的日军被带着木板从天而降的炸药包正好砸中钢盔脖子都变短了一点儿的同时,“轰”的一声巨响,周围最少有七八个人像屁股上装了火箭,径直斜着飞上了天。
七公斤炸药产生的气浪,啧啧,不要太爽。
见到这一幕,南源明中尉的一颗心直接从胸腔掉到了匹眼,还特别的凉。
从第一个炸药包落到一个日军士兵头上把他砸个半死,并滚落到地上轰然爆炸炸飞了周围三十多米范围内所有的日军,到百余个炸药包毫无规则的或落在这片千疮百孔的阵地上,时间差绝对没超过五秒。
事实上日军的反应也足够快,当天空开始飞舞一看就能砸一脸血的物体的时候,他们就轰然散开,各自寻找掩体躲避。
可是,这种以“打弹弓”的形式投掷炸药包的作战方式之所以不能成为正式的作战手段,其和火炮相比的最主要缺陷之一就是没有精准度。
别说日军仰着脑袋看捆着木板以各种角度扭动着下落的炸药包找不准它的落点,就连把它们打出来的工兵连战士们也不知道被弹出去的炸药包会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