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楹联
《红楼梦》第十七回是:“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荣国府的主人是贾政,贾政的女儿元春被晋封为贵妃,大观园就是贾政为
了贵妃女儿要回家省亲而建的。大观园竣工时,贾政带领众清客入园游览,
并叫他的儿子宝玉做伴。其主要目的则是为了要试儿子的才情。“对”是
对联,“额”是匾额。大观园刚刚建成,各处景物(亭榭楼院等)均未命
名;匾额题的是景物名称,配上能写出景物的楹联,这是颇需才情的。故
此称为“试才题对额”。
大观园的景物各有特色,在“试才题对额”的过程中,曹雪芹非常具体
细致地描写了园中各处风景。这些写景的文字也是值得仔细欣赏的。
第一个景是沁芳亭。进入大观园经过通幽的曲径,“只见佳木茏葱,奇
花烂漫,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下……青溪泻玉,石磴穿云;
白石为栏,环抱池沼;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宝玉给此亭取
名“沁芳”。拟的对联则是:
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沁芳”,意指水渗透着芳香。上比写水色好像借来堤上杨柳的翠色,
下比写泉质之芬芳好像分得岸上花的香气。“三篙”是从深度上说水;“一
脉”是从溪形上说水,而不着一“水”字,深得炼句修辞之妙。
贾宝玉题潇湘馆联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写水而不着一“水”字,这是
一种特殊的修辞技巧,值得读者仔细咀嚼。联中的两个动词“借”字和
“分”字也用得很妙。
宝玉题联之后,书中写:“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又称赞了一番。
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见前面一带
粉垣,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
这“好个所在”便是后来正式定名为潇湘馆的地方。贾宝玉题的楹联
是:
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
潇湘馆是“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的,联中的“绿”字扣竹的翠色;
“凉”字扣人在翠竹遮映下的感觉。另一方面又衬托出馆中主人的清雅品
格。潇湘馆后来是给林黛玉住的,曹雪芹在这里可说是先下一“伏笔”。
“伏笔”是小说技法,写小说的人谁都会用伏笔,但把小说技法和对联
艺术结合得如此巧妙,那就极为少见了。还有,单论文字技巧,上联的“闲”
字和下联的“罢”字也是值得特别注意的。“宝鼎”在这里指煮茶的鼎
炉,本来是茶在沸热时才有绿烟;棋在着时,指头才觉凉的。现在“茶闲”
“棋罢”亦复如此,那都着重在写竹的。“翠竹遮映”,故疑尚有绿烟;
“浓荫生凉”,因觉指犹冷也。
好云香护采芹人
曹雪芹借宝玉之手题大观园的各处楹联,其特点就在于联中设下伏笔,
暗扣“未来主人”的身份性格。至于对仗工整,犹其余事耳,现在再举数
例。
过了潇湘馆,有个地方,“隐隐露出一带黄泥墙。墙上皆用稻茎掩护,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