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61章

观音庙联

在诸天神佛中,“观音”是很“特别”的神。观音在佛经中本名“观世

音”,又名“观世自在”或“观自在”。“观世音者,观世人称彼菩萨名

之音而垂救,故云观世音”。《法华经》云:“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

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名观世音。”“观世音”略称“观音”,

这是从唐朝开始的。因为要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故称“观音”(见《秘

藏记》五大名王条)。

严格来说,“观世音”并不是单指某一个菩萨。各种佛学经典中有“六

观音”“七观音”乃至“三十三观音”的各种称号。如法华普门品之观

音、观无量寿经之观音。常称之“观音”的,是指“六观音”中之“圣观

音”,所以“观音”其实是个“集体名词”。日人织田得能《佛教大辞典》

中的“观音”一条,就是如此注释的。

“观自在”是佛经的术语,法藏《心经略疏》曰:“于事理无碍之境,

观达自在,故立此名。又应机往教,自在无碍,故以为名。前释就智,后

释就悲。”

《楹联丛话》记有清人张维屏撰千手千眼观音联云:

菩提今菩提,具大神通,忽现千般手眼;

自在观自在,是真佛力,总由一念慈悲。

根据佛经说,观世音为救苦难众生,但能念他名号,即寻声往救,并因

各种根器不同而示现三十二种应化形象。因此是可作男身,亦可作女身的。

“千手千眼”就是他的形象之一。

观世音本是男人

《楹联丛话》卷三又记有一副题燕子矶永济寺中的观音大士像楹

联云:

音亦可观,方信聪明无二用;

佛何称士?方知儒释有同源。

梁章钜赞此联“殊有妙悟”,其实是有问题的,问题在下比显出作者对

佛教经典的无知。他因观音被称为“大士”而觉得奇怪,自作聪明,从“儒

释同源”上来寻求解释。岂知观音大士的“士”并不同于儒家的“士”,

他本来就是阿弥陀佛的“左胁士”(“胁士”亦有作胁侍者)。

密教经典说,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皆在“阿弥陀佛”之左右,“观

音”左,“势至”右。故“胁士”或“胁侍者”,乃追随在阿弥陀佛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