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规曹随”的典故
汉惠帝即位之初,丞相曹参一天到晚都请人喝酒聊天,根本不用心于政事,这让汉惠帝非常生气,却也无计可施。一天,汉惠帝叫来了曹参之子曹窑,让他回家问问自己的父亲为何不用心辅佐新王。曹窑接受了皇帝的旨意,回家跟父亲闲谈,并规劝了曹参一番。曹参听后大为恼火,骂儿子不懂朝政,把他赶回去伺候皇上。
曹窑遭到了父亲的打骂后,垂头丧气地回到宫中,并向汉惠帝大诉委屈。汉惠帝听了后就更加感到莫名其妙了,不知道曹参为什么会发那么大的火。汉惠帝决定亲自问问曹参,便在下朝后把曹参留下,责备他责打自己的儿子,还说是自己命令曹窑去问他的。
曹参听了汉惠帝的话后,立即摘帽跪地,不断地谢罪。汉惠帝让曹参直抒胸臆,曹参问汉惠帝和先帝相比如何,汉惠帝觉得自己不敢和先帝相提并论。曹参又问自己和萧何相比谁更具才干,汉惠帝便笑着说曹参不如萧何。曹参接过汉惠帝的话,说:“陛下说得非常正确。既然您的贤能不如先帝,我的德才又比不上萧相国,那么先帝与萧相国在统一天下以后,陆续制定了许多明确而又完备的法令,在执行中又都是卓有成效的,难道我们还能制定出超过他们的法令规章来吗?”听了曹参的话后,汉惠帝恍然大悟。
此后曹参在朝廷上任了三年丞相,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得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这就是“萧规曹随”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