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迁都
孝文帝拓跋宏是献文帝之子,在历史上,他是一位杰出的君主。3岁时,拓跋宏被立为太子。孝文帝5岁时,年仅18岁的献文帝就禅位给他。
历史上有名的北魏孝文帝发动的改革发生在北魏统治面临危机的情况下。当时,社会上各种矛盾纷纷爆发,阶级矛盾尖锐,民族矛盾突出,就连统治者内部也产生了很多矛盾。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北魏面临着统治危机,就在这个时候,孝文帝站了出来。事实上,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一百多年分裂混战的局面,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北魏在建立了政权之后,一直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当时经济萧条,人口大量流失,加上连年发生自然灾害,很多人都处于饥饿和死亡的边界线上。统治阶级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便对人民实行残酷的阶级与民族压迫,因而人民起义不断爆发。孝文帝在位的前12年,北魏共发生二十多次起义,这迫使北魏统治阶级进行改革以摆脱危机。
为了便于接受汉族文化,消除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隔阂,赢得地主士大夫及整个汉族的支持,孝文帝决定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孝文帝公布了自己的旨意之后,便立刻引来了很多人的反对。许多鲜卑贵族都纷纷表示不同意。在这样的情况下,孝文帝只好先将自己的意愿压制下来。不久之后,他便召集群臣,宣布调集军队,大举南征。然而这一提议也遭到了以任城王拓跋澄为首的文武百官的反对。此次退朝之后,孝文帝便与拓跋澄密议,对他说了自己的想法,并表明南征是假,率众人迁都洛阳才是自己的真正意图。除此之外,孝文帝还诚恳地说出了迁都对北魏统治的重要性。听完了皇帝的这番话,拓跋澄顿时醒悟过来,开始支持孝文帝的迁都行动。
公元493年,孝文帝亲率步骑兵30万人,带着文武百官前往洛阳。他们渡过黄河,最终进驻洛阳。本来大臣们一直都试图阻谏皇帝南征,希望孝文帝返回自己的京城。然而孝文帝此时全副戎装,骑在马上,下令三军继续出征。听到皇帝的命令,大臣穆泰第一个翻鞍下马,跪在拓跋宏的马前,叩头谏止进军。孝文帝见状怒斥道:“联倾全国之师,挥军南下,已为天下共知,今若无功而返,岂不被天下人耻笑,我意已决,谁再阻止,定斩无赦。”这时候,支持孝文帝迁都的大臣王肃说:“陛下,出师平城时,并未晓谕天下是为了南下攻齐,今大军已到洛阳,依臣之见可否告谕天下,陛下此行乃是为了迁都洛阳,然后再徐图班师平城。”
拓跋宏听完后就换了一个语气,对惶惶不安的大臣们说:“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地南征不可劳而无功,如果不能南征,就只能迁都至此。”这时候,很多大臣们没办法,只好答应迁都到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