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饿死于宫中的梁武帝

饿死于宫中的梁武帝

梁武帝萧衍(公元464年—公元549年),字叔达,小名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人,南北朝时梁的建国者,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诗作:“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这首诗中,杜牧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南朝佛教的盛行。在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武帝萧衍就是一个吃斋信佛的皇帝,因此他极力倡导发展佛教,还曾经先后四次舍身到同泰寺(今南京鸡鸣寺)当和尚。这里面所说的舍身,其一是舍资财,即将自己的所有身资服用舍给寺庙;另外一种舍身是指舍自身,即自愿加入寺庙为众僧服役。

梁武帝分别于公元527年、公元529年和公元547年三次舍身。第一次,梁武帝舍身4天,而最后一次最长,是37天。梁武帝每一次舍身,朝廷都需要花重金将其赎回。寺庙因他获得了可观的收入。梁武帝在位时,佛教在梁朝盛极一时,建康城内外有500多座寺庙,僧尼达10万余人。公元504年,梁武帝亲自率领僧俗2万人在重云殿的重云阁里撰写了《舍道事佛文》。

正是由于梁武帝一心信佛,荒废了朝政,致使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早年,梁武帝无子,所以便过继侄儿萧正德为嗣子并做太子,后来梁武帝生了儿子,取名萧统,随后他又把萧统立为太子,而侄子萧正德被改封为西丰侯。经历了这件事情之后,萧正德的心里自然不舒服。在这样的背景下,东魏大将侯景因与朝中权臣高欢不合,于是转投梁朝,梁武帝封他为河南王。侯景为人阴险奸诈,他来这里不久,就看出了皇族之间的矛盾,于是他利用可乘之机,勾结萧正德起兵发动政变,还答应萧正德在事成之后让其做皇帝。

后来,叛军攻进建康城,困住了宫城,后又引武湖水去漫宫城。梁武帝被困在宫里,一筹莫展,然而一直都没人去过问他。最后,这个皇帝居然被活活饿死在宫里。《中华野史镜鉴》中曾记载:“太清三年,即公元549年3月,侯景攻下宫城。萧衍饮食断绝,口中苦涩,连呼:‘蜜!蜜!’最后饿死于净居殿,时年86岁。”萧正德在事成后就被侯景杀死了,最终也没做成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