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最负盛名的谏臣

最负盛名的谏臣

魏徵(公元580年—公元643年),字玄成,汉族,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又说河北邯郸市馆陶)人,唐朝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魏徵在位期间,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唐太宗封他为郑国公,谥号文贞,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魏徵也著书立说,著有《隋书》序论和《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贞观政要》中收录了他很多政治观点,其中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最为著名。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得知有个叫魏徵的官员曾劝说李建成杀害秦王,于是便召魏徵前来问起原因。魏徵神态自若地说如果太子听了自己的话,就不会落到如此下场。唐太宗李世民觉得魏徵直言敢谏,于是提拔他为谏议大夫,并且鼓励大臣们将意见当面说出来。

魏徵能犯颜直谏,即使是唐太宗在大怒的时候,他也毫不相让。他在奏疏中说古代帝王“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在他的劝诫下,唐太宗始终兢兢业业,不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保证了在位期间帝业的兴盛不衰。

魏徵去世后,唐太宗很难过,他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